近日,记者走进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的智慧供水中心,跟随供水部门副总工程师刘青友,看看他是如何做水务“数据管家”的。
一天产生近1个G的数据智慧供水调度中心明亮整洁,硕大的大屏幕反映着水厂、管网、用户的实时数据。轻点键盘,全宁波市各区域的水压、水量、水质一目了然。
刘青友介绍,2019年智慧供水中心上线,等于把供水的各条“毛细血管”整合到了“中枢大脑”上,意味着宁波城区供水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这套高科技的“互联网+”智慧供水系统,由刘青友团队规划设计和实施。“所有监测点的数据汇总到系统,一天产生近1个G的数据,通过自动运算,为科学调度、管网抢修等提供决策依据。”刘青友介绍,比如预测日用水量,系统根据采用与温度、湿度、节假日信息有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测算,为高峰期用水调度提供依据。
回想起2017年建设智慧平台的往事,刘青友感慨万分。当时“智慧供水”是个新鲜的名词,为了能够实时掌握互联网信息、工控等方面最前沿的技术,他一直保持着每天2小时的自学习惯,翻阅书籍,浏览学术网站。想方设法调研国内水司各模块的应用情况,分析每个模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充分结合,几乎一半的工作日都在加班。
建设目标多为硬性,比如控漏、抢修、调度、表务等,涵盖的技术为各类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顶端技术,涉及到的原相关系统有工控、营业收费、管网地理信息、“清泉热线”等。
经过两年多的技术储备和内外部调研,终于确定了智慧供水系统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先后编制了智慧供水系统《规划方案》《建设方案》、招标技术文件,通过技术评审。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宁波智慧供水中心在夏季供水前启用。
遇到黑客攻击是难免的,刘青友承担着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供水部门信息安全的重任。700多台计算机只要有一台失守,恶意黑客就有可能以此作为跳板,攻入内部导致系统瘫痪。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刘青友犹如前线的哨兵,不能妄动,更不敢放松。黑客攻击敏感时期可高达每天7万次,一旦有计算机被入侵为“僵尸机”,他都会立马在防火墙和核心交换机上关闭其内外网权限,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拔网线、重装系统、全盘扫描,最终核实没问题后再恢复其网络功能。同时,他组织开展内部相关安全培训,受邀参加各类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每当基层单位遇到信息安全问题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刘工”。
刘青友曾投身教育事业,四年的教师生涯,三次担起班主任之职,三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入职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后,供水部门工会的“师徒结对”让他又再次成为了“刘老师”。
刘青友利用业余时间为徒弟们编写教材、开设课程、现场指导。每逢周五,他会抽出一个下午时间,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为结对的5名徒弟讲课解惑。后来听课的人数越来越多,增加到现在的20名。看着这些徒弟能在各自的岗位逐步成长、独当一面,刘青友满是成就感与自豪感!
责任编辑:张重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