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桐庐的千亩稻田上,有袁隆平爷爷守望的“身影”

发布时间:2021-08-12 15:48:4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刘杰 周叶剑)立秋过后,水稻进入拔节抽穗期,最近,三幅各具特色的创意稻田画出现在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的“稻博园”艺术稻田区,为桐庐美丽乡村3.0建设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穿过水杉大道,富春江北岸的梅蓉一片生机盎然,几位村民正在稻田里忙碌着,而在一旁,则是一副袁隆平在一人多高的稻田下拉小提琴的画作,下面还有一只小猫作伴。

梅蓉村党委副书记方进介绍道:“稻田画是为了纪念我们的袁隆平院士对水稻种植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特地设计的,这幅画上边上有5个枝条,代表的是目前世界上5个在用袁老的技术种植水稻的国家。91个稻子是代表他享年91岁,小猫花花、小提琴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几样东西。”

袁老今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自称“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心中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可以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老曾经说过“除了科研,最爱的是音乐。”在稻田间工作之余,他也曾用心爱的小提琴,给心爱的杂交水稻拉上一曲。

稻花香中琴声扬,小猫花花永守望。除了这幅,不远处的稻田里的另外两幅,也都设计巧妙,色彩艳丽、生动形象,成为田园乡村中一道独特的景观。其中一幅勾勒了新梅蓉十景之一的洋滩放牧,还有一幅则描绘了美丽的富春江边,人民生活的富春山居图。

方进告诉记者,为了响应国家整治非农非粮化的政策,村里从去年4月开始至今已先后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000余亩,全部交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粮食作物,同时为了吸引外来游客,特地在稻田里用多颜色的稻子设计了这三幅画。

相对而言,“稻田书法”容易绘制,而“稻田图案”则耗费时间更长。需要卫星定位后在电脑上绘制出来。据悉,该创意稻田的图案由“彩色水稻之父”——浙江大学吴殿星教授团队精心构思及设计,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由经验丰富的施工员完成。一幅优质的稻田画,离不开彩色水稻,不仅仅是绘制稻田画的颜料,也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水稻。

从5月底插秧以来,稻田图案经过专业团队的精心管护,目前长势良好。随着水稻逐渐成长,图案也越来越清晰。当前水稻进入拔节至抽穗时段,也是创意稻田最佳观摩时期。相信随着农旅融合深入发展,今后梅蓉的稻田画将会越来越“出彩”。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