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洪琴 叶晶)“我认为这个字体是小篆,因为上面标着‘秦’字。”“不对!这个字体又宽又扁,这是小王老师讲的隶书。”日前,桐庐分水镇玉华小学的一群小朋友正对老师布置的“辨别字体”任务展开激烈讨论。
原来,这是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经法学院的学生,响应“双减”政策化身志愿者走进玉华小学开展国学教育。他们以国学精粹为指引,以“文、艺、礼、俗”为主要内容,通过“趣味讲授国学知识”“游戏领悟国学文化”等形式,将国学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
讲台上,志愿者王海若在黑板上写下“草”字的演变——从殷商时期的刻画符号到东晋时期的草书。盯着画一般的“草”字,佳佳举起了小手。“老师我知道!这是‘草’,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我听妈妈讲过……”听着佳佳的发言,大家都向讲台上的志愿者老师王海若投去了一探究竟的目光。“那么甲骨文是不是汉字的起源呢?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一起去揭秘吧!”随后志愿者通过解说、视频浏览、识字辨字和小朋友一起揭秘汉字的起源。
活动中,志愿者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与主题契合的击鼓传花、射箭等游戏,将国学元素融入现代游戏之中,体会古代文人茶余饭后的雅事。面对丰富的活动,玉华小学的孩子们玩得很投入。“不仅玩了游戏,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原来汉字学习课程也能这么有趣!”一年级学生朱缘说。
“‘双减政策’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举措之一。我院学子及时把握社会需求,利用自身所学为‘双减’贡献力量,也在增强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反哺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杭商院经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吕静说道,学院将继续支持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教学相长”,学会明理做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学国学、懂国学、用国学,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好青年。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