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浙江桐庐千里支教 “桐”心同“得”

发布时间:2021-09-23 14:15: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徐文静 金轶润)“我们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前行,目光所及是低矮的泥瓦房,鼻尖沁入的是藏区青草特有的芬芳,耳边萦绕着牛铃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这一切是如此不同。”

翻开姜帅的朋友圈,细心的他用文字、视频以及照片记录着8月17日从浙江桐庐出发,跨越3000多公里,来到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白松镇第二完全小学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湛蓝的天空、伸手可及的白云、高耸的山峦、遍地的牛群……除了这份令人震撼的美景,这位来自我县分水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还接受着海拔2900多米、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的严酷考验,来自富春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邵春明也经历着同样的“洗礼”。

到达得荣县的第一天,邵春明就出现呼吸急促、失眠、头晕等高原反应,“晚上睡不好,隔一两个小时就会醒过来,走路多了就大喘气。”他说,近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慢慢适应,现在还能沿着操场跑上两三公里。

环境虽然艰苦,热情淳朴的学生和老师却用温暖言行熨帖着两位支教教师的心,“同事们在生活工作中为我提供帮助,和我分享生活的点滴;学生们会用甜甜又羞怯的声音喊老师,和我分享他们仅有的核桃和零食。”姜帅笑着述说在得荣工作和生活的小幸福。适应环境后,两人都积极调整状态,尽快融入当地学校的教学。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不扎实、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非常突出,刚来的一个星期,姜帅就发现了不少问题。“这里的孩子课堂观念不强,相对自由散漫。”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成了摆在姜帅眼前的难题。

口头表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学习用品作为对学生进步的奖励……姜帅用桐庐小语团队学习的教育方法和神奇的“魔法口袋”,让学生开始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他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信任。而作为化学老师的邵春明,也正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邵春明在得荣中学承担初三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他发现有两名学生会在课堂上睡觉。“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邵春明并没有立即对两名学生开展严厉的说教,而是耐心观察了几天,发现两名睡觉的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兴致高昂。

这天,邵春明走到学生身边,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带你们参观参观实验室怎么样?”两名学生听闻,立刻兴致勃勃地跟着邵春明进入实验室,听他讲解各种实验工具的用途和用法。从那以后,这两名学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睡觉。

用矿泉水瓶和烧杯自制二氧化碳,用各种小实验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邵春明化学课堂开课没多久,就有不少学生举着手说,“老师,我也想做这个实验试试!”只要学生有需要,邵春明都会倾囊相授。

两名老师虽然身处不同学校,但是都同样忙碌,从早上7点半开始一直忙碌到晚上8、9点,“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牛叫声。”姜帅打趣地说。

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姜帅与邵春明还分别担任支教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一职,定期组织学科老师参与教研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邵春明利用晚自修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姜帅则利用周日的时间开展书法社团,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当地老师告诉他们,考上康定高中是很多得荣孩子的梦想。看着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朴脸庞,两人更加坚定支教的决心,要用真情和才华诠释桐庐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