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五水共治同参与,十年治水促转型 ——北仑别样治水带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10-15 14:23: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重雨 张玉雅之报道 通讯员董沙沙)江南百姓,依水喜水。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仑区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大力开展河道水质提标专项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提升和水资源保障,不断完善治水长效机制,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二年大变样、三年立长效”的既定目标,逐步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人欢的美丽画卷。

自201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治水工作以来,北仑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超百亿。截至目前,11个区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六度荣获省级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并三度升格为“大禹鼎”银鼎,系全市获得“大禹鼎”银鼎次数最多的区(县)。勠力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北仑区治水的最终夙愿。

(图:王海明摄)

安全稳定为始 生态共享为终

全流域治污尽显北仑智慧

发达的临港产业、密集的工业企业、极度匮乏的水资源、大量的流动人口...北仑的“环境底子”其实并不好。但北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成为了全省生态治理、环境提升的“先行者”。

北仑在进行四大水系流域综合整治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向了村庄小溪、小河的小流域环境治理,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北仑的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五水共治”的难中之难。从2011年开始,北仑突出全域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治污模式,将全区规划保留的147个村全部纳入农村污水治理范畴,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全覆盖”。大碶街道的嘉溪村、春晓街道的昆亭村、柴桥街道的河头村……属于北仑区的蝶变故事,还在一个个上演。

北仑区柴桥街道负责人带领记者一行参观了河头村,了解当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走进干净整洁的村民住所,他们说:“如今我们有如此好的生活环境,绝不愿再回到从前。”

河头村位于柴桥街道西南面,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科技示范项目,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花木特色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前,村里各家生活污水要么自己随便倒掉,要么就一根明管通到屋外,随风吹干。排入化粪池的污水,也是渗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水井的水都没法饮用。”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既不卫生也影响村容环境。而自从街道对全村生活污水统一接户纳管后,我们才从原本的‘污水靠渗漏’到现在的‘清水绕人家’。”柴桥街道负责人介绍道。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广量大,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户厕、化粪池、户内管道等户用设施改造;户外管道、清扫口、检查井、提升井等管网建设。“一开始工作推进比较缓慢,因为涉及到动土,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势必会造成一定影响。而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处理生活污水的管道。主要是厨房及厕所。”街道负责人说。从“要我治”到“我要治”,“五水共治”激发了大家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热情。

而在北仑岩东水务处理公司,记者详细了解了区域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情况。岩东再生水以岩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为原水,经深度处理成为临港工业用户的第二水源,该项目为“国家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设计再生水生产能力达10万余吨/日,广泛用于宁波钢铁、北仑电厂等工业企业,并成为北仑城区内河补水的“生态水源”。自2009年投产至今,累计外供再生水超2亿吨,节约的水资源相当于14个西湖的蓄水量。

岩东污水处理厂在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在有效节约优质水源的同时,缓解工业用水短缺压力,有力助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治水工作起步早、力度大、投入多,目前,全区主要河道全面消灭劣Ⅴ类水体,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达到100%以上,十个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随污水治理工作的稳步开展,一起源源不断地流出的,还有强烈的民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瑞岩溪道》朱省海摄)

河湖管护为桨 全民参与为帆

美丽河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018年,北仑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河道水质提标专项攻坚行动方案》,将水质提标工作列为区委中心工作之一。制定出台区《河道水质提标立功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编制七大类项目工程清单,明确需重点提升水质河道122条。

继小浃江摘得2018年度省级首批“美丽河湖”殊荣后,2019年以来,陆续创建中河、梅山大河、芦江大河3条省级美丽河湖及10条区级美丽河湖。顺利入选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今年4月,入选全省首批幸福河湖创建试点县之一(全市唯一)。

2019年9月以来,北仑在全市率先开展河埠头综合整治工作,将其作为提升河道水质的有力抓手和改善百姓民生的实事工程,出台《河埠头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创新资金筹集方式,保障建设及维护经费。

河埠头,是江南水乡的文化符号,也是老一辈北仑人难以割舍的水文情怀。旧时,河埠头是水乡人们涉水、洗涤、交通、交易、嬉闹的重要场所。直到现在,河埠头依然是不少农村地区村民洗衣、洗菜、挑水的地方。然而,因为处理海产品、洗涤衣物,导致河水磷含量超标,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问题,一度成为河水水污染治理的“老大难”。

(图:杨云中摄)

那么,如何保留百姓的这种习惯,又让水质达标呢?

2019年下半年,北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生态河埠头,对全区河埠头分类分批进行专项治理,引导群众上岸洗衣,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实现污水集中纳管,促进河道水质提标,逐步达到真正的“清澈见底”。

河埠头的设计,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科学设计规划洗衣台,使生态河埠头符合人体工程学和村民洗涤习惯。同时利用河道引水、池塘(溪坑)取水、水库引水等用水模式,用水泵把水从河道里抽上来的,最后将洗涤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终端、沉淀池或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置,排入到污水管网,实现污水零直排。“投用的河埠头最大的环保洗衣台能同时容纳近20个人洗衣物,洗涤污水流入农污终端进行处理。这既保护了生态,又方便了居民。”北仑区五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河埠头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民生项目,更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新切入点。有些因地制宜建成的生态河埠头,古色古香,建有亭子和长廊,不仅成为了村民平日说事议事的新场地,更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态河埠头280余座,洗涤污水直接流入河道或溪坑、池塘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获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河埠头的提升改造,是水乡文化符号的还原再现,也是乡土文化的复兴。为加强生态河埠头的养护、保洁、安全等长效管理,同时,督促引导群众养成生态、绿色的洗衣习惯,北仑区实行“埠长”制,聘请优秀党员义工负责生态河埠头的日常维护。同时制定生态河埠头使用公约,引导村民利用生态河埠头集中洗衣,杜绝沿河洗涤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民风新俗。

河埠头整治是北仑区“污水零直排”和“美丽河湖”建设的一部分。北仑将以河埠头整治为“切口”,继续巩固“两整两提”水质提标成效,做好水环境提升这篇“大文章”。

绿水青山为血 生态文明为脉

探索河湖管理的“北仑标准”

近年来,北仑区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控到位,将河(湖)长制与河道专业管理机构相互融合,积极打造具有北仑特色的河湖建设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民化、实体化、制度化的河湖长效管护体系,连续四年荣获省、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优胜奖。

为了扩大治水范围,提升管理效果,北仑全力推动河湖管护“全民化”,创新“一河四长”全域覆盖。在全区535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职责延伸管理范围,在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在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聘请全区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河(湖)小二”“护河联盟”等百余支社会志愿服务团队也陆续成立,定期开展治水宣传、巡河护水等大型志愿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

另一边,专业河道管理机构的成立、河湖规范制度的建立、保洁养护专项资金的注入,让河湖管护体系更加“无缝可击”。在2012年,北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县级河道专业管理机构,10个街道全部设立河道管理所,每年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聘请第三方专业保洁队伍对全区所有河面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同时岀台《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和《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制度的制定和资金的保障有力地支撑北仑区河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

创新河湖管理体系,更应注重抓融合,整合各方资源齐力治水。北仑创新“四无二查报”制度,明确河面长(即河道保洁员)的职责范围和上报渠道,让河面长当前哨,重在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由河(湖)长负总责,协调并落实解决方案,联动各部门应急处置。区河道管理处、街道河道管理所等专职机构则肩负起考核主体的责任,使得奖惩分明。

(图:《美丽城湾》郑凯侠摄)

自治水以来,北仑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铁腕攻坚,标本兼治,有力推动了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拥有江河湖海的城市,是最有灵气、最有魅力的。治水与治市,是紧密连结的共同体。“接下来,我们目标不只是保持水体洁净,还要让河流和湖泊成为人居环境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关注这里、长留于此。”北仑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