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徐文静 金轶润)天下英才聚桐庐,万类霜天竞自由。金秋的桐庐,硕果盈枝。八方贤才共赴一年一度的才智盛宴——“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数百名专家院士携科研科技成果汇聚桐庐,智慧洪流涌动春江。
作为桐庐引才聚才的“蓄水池”,经过九年的积淀,科技人才周步入“十周年”这个关键节点。
今年的目光将聚焦两大亮点:首届富春江国际论坛暨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挂牌,导入国内外高端资源与独特影响力,打造“桐庐的国际会客厅”,为桐庐招才引智和宣传地方品牌贡献力量;举办首批院士“揭榜挂帅”仪式,邀请张泽、胡培松、丁文江为代表的两院院士来桐揭榜,“挂帅出征”,助力县内企业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十年间,“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已成为桐庐写好“人才文章”的关键“注脚”。
去年,第九届“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活动期间,位于富春江科技城的“富春院士村”正式开村,张泽院士与20余名两院院士、20余名高端专家、百余名各类人才共同“入村”。一年来,“院士村”不断完善“决策、交流、攻关、育才、创业、传播”等功能,持续释放“村民”人才优势,为桐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将时光拨回到9年前,首届“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正式启动,开启了桐庐招才引智谋发展的新篇章。
——自桐庐率先成立杭州地区首个招才局后,《桐庐县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接踵出台,走在全市前列,明确了路线图;
——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正副组长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建立县领导联系人才、企业、项目等“五联系一领衔”制度,制定了任务书;
——将人才工作纳入大党建考核,制定实施人才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和重点任务清单,压实了责任状。
“君山引凤栖画城,创业创新在桐庐”,这句自首届科技人才周就喊出的口号仍然掷地有声。
——不断推进精细化、特色化、专业化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实现人尽其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在桐庐有用武之地。
——启动成立富春江科技城,贯彻杭州“科技西进”计划,集聚高端制造产业,一批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平台相继落地、开花结果。
——率先在杭州地区实施“名校优生”党政人才储备工程,截至目前,面向双一流高校招引党政储备人才5批次57人,至今已有16人走向领导岗位。
十年如一日的口号背后,承载的是桐庐引才聚才爱才惜才的务实举措,彰显的是桐庐求贤若渴的初心、广纳英才的诚心、留才兴桐的决心。
(二)
十年间,我县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人才配套服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等方面,激活一池创新春水和一城创业氛围。
从“引凤来栖”转为“引凤常栖”,全力当好人才“店小二”,从“人才跑一次”转向“围着人才跑”。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君山英才驿站”人才服务专窗信息化建设,延伸开发“桐庐人才码”,建立全国首个“人才服务联盟”,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从“筑巢引凤”转为“以产育才”,不断做优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等产业平台,扎实推进健康小镇、智慧安防小镇等特色化平台建设,让各类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大显身手。
从“引才育才”转为“聚凤求凰”,大力引进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激发“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做强一家企业甚至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链式效应。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为学科带头人的浙江大学高温合金研究所,为桐庐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我县秉持“人才兴则桐庐兴,人才强则桐庐强”的人才理念,传递出招贤引智的“人才集合号”,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鼓励高层次人才领衔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政策支持,授予86个项目15950万元的资助额度,其中已有11个项目兑现资助近2000万元,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不断涌入,为桐庐创新创业添砖加瓦。
实施大学生“留桐融桐”计划,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模式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新载体,完善人才公寓、购房补助、租房补助“三位一体”安居保障政策体系,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留桐工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在桐庐“落地生根”,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蕴含力量。截至目前,桐庐已累计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7人,引育国家级人才37人,引育省市级人才12人,培育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人。
值得欣喜的是,我县已有11.02万的人才总量,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党政和社工人才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
种下一片绿,迎来满园春。自首届科技人才周长出第一片绿叶,此后每一届科技人才周召开为这片绿叶沐浴阳光雨露,最终长成茂密“梧桐”。
凤凰栖梧,智汇桐庐。在即将启动的第十届杭州·桐庐“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上,迎来首批院士“揭榜挂帅”,正式启用全球化智库长三角研究中心,发布“桐庐人才码2.0版”,颁发首批企业人才限价房准购证,充分彰显了县委县政府爱才如金、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人才与桐庐珠联璧合,必将共创新的美好未来。
大木百寻,根基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桐庐登高望远,先行一步,构建未来五年头雁引领、群雁齐飞、雏雁展翅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加快推进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建设,释放“富春院士村”、院士创新服务中心平台红利,定期邀请院士团队来桐通过“揭榜挂帅、PK比赛”攻关解决,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人才飞地布局,扩大浙江人才大厦“君山凤巢”窗口优势,全力提升高端人才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
——挖掘“天南海北桐庐人”资源,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反哺家乡发展。实施“桐庐工匠”“百名农创客”“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引导优秀人才向产业一线流动。加大“土专家”“田秀才”挖掘培育力度,打造成一支支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出、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用好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本地院校资源,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留桐工作。实施“家燕归巢”计划,鼓励更多桐庐籍高校大学生回乡施展才华。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促使人才资源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智慧充分涌现、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第十届“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开幕之际,回眸历年留下的诸多成效和经验,令人欣慰和鼓舞。饕餮盛宴已经开筵,桐庐这座创业创新之城正张开双臂迎接八方英才的到来。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