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打造文化高地,传承宋韵文化——浙大宁理这场论坛大咖云集

发布时间:2021-11-09 14:56:2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朱立奇 凡校红 报道 通讯员 韩晶晶 黄文杰)11月8日,“宁波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暨鄞州区文化发展论坛”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南京、杭州、宁波的100余位文化界、规划界的专家大咖聚集一堂,为宁波“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把脉开方。

现场,专家学者们就“共同富裕与文化高地建设”“鄞州文化发展与宋韵文化”“河海之城与建城12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宁波样本”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李承贵,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第一个发言。他表示:“宁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富裕的人才储备,发达的商业贸易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未来,可以通过广纳外来优秀文化、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高地。”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张英,从甬城的独特资源出发,提出宁波文化建设要瞄准发展短板、扬长避短,具体包括打响阳明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四张名片,从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地标建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刘杰,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友君,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樊中泳先后进行发言。

宋韵文化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关于“宋韵”的主题讲演中,浙江大学古籍所的关长龙教授从人们熟悉的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说起,延展到《宋韵文化与宋人的精神世界》。结束发言前,他还“邀请”现场的听众一同欣赏宋代程颢的作品《偶成》,体悟一千多年前宋人的精神状态。

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挖掘了鄞县乡贤郑真的最新文献史料,阐发《四明文献集》的文献价值及其开先意义,他认为以郑真为代表的四明学者以其自觉的乡邦文献建设意识,构建了前后相续的文献链,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传统。

宁波文联原副主席周静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王军伟围绕鄞州文化发展进行了观点阐述。

传统文化“两创”需要找到当下的切入点

论坛现场,宁波大学孙善根教授分析了“宁波帮”精神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指出“宁波帮”精神是几个世纪以来“宁波帮”在中国商界得以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与历史穿透力。

宁波市委党校陈建娜副教授分析了宁波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构建及主要成果。她表示,为了适应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宁波应努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领域交流合作模式。

此外,宁波大学李广志副教授对日本“宁波研究项目”做了全面总结,同时归纳了日本学界关于此项研究的最新成果。宁波阳明研究会会长华建新就阳明故里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鄞州政协文史委的戴松岳细致梳理了南宋鸿儒王应麟的成就,认为其撰写的《三字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和象征,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

本次论坛是在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由宁波文化研究会、鄞州区社会科学院(社科联)、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文化创新中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论坛作为“宁波市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术活动”重点项目,也是宁波文化研究会第十三届浙东学术论坛,共收到来自省内外高质量论文60余篇。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