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彭蕾)阳光洒落平平仄仄的村舍,收割机吱吱呀呀装满丰收的喜悦。沿着美丽的彩色游步道,我们步入一片金黄灿烂的稻田。这里是沈冠村米谷艺术田野,得天独厚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这里还是石材厂,环境差、灰尘大,差点我们就要搬走了,谁也没想到今天能变得这么漂亮。”住在附近的毛金根感慨道。
过去的沈冠村是一个典型的软弱后进村,以低效能的石材企业为主,造成乡村环境差、百姓诉求多。近年来,沈冠村按照乡党委明确的“一村一品”——“稻香沈冠”的定位,大力发展农业,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庄发展的“主动脉”,从负债累累山坳坳变成了托举村民幸福梦的香饽饽。
淘汰落后产能,守护一方山水。“让村民幸福是村干部的职责所在,我们不仅要还村民一片碧水蓝天,还要让农民口袋鼓起来,村集体家底厚起来”村书记黄金源坚定地说道。沈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矿山关停和石材企业清退,至今完成了9家石材企业的清退整治,复垦盘活47亩建设用地,将尘土飞扬的石材场矿变身为稻花飘香的美丽田园。找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通道。
激活人才动能,发展村级产业。畲族自古就有“稻鱼天养”的农法传承,而沈冠稻田资源丰富,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开展稻鱼共养项目。作为“九桐合作”模式深化和实践基地的莪山,邀请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陈欣教授、唐建军教授、张剑博士等国内知名稻渔共作系统专家赴沈冠指导。通过稻鱼共作示范基地模式,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以田养鱼,以鱼促稻,大幅提高稻田的经济收益,实现了“一亩田、百尾鱼、千斤粮、万元钱”的好收益,项目面积也从探索实施的50余亩逐渐扩大至100余亩。今年沈冠村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加50%,农民人均收入已超3万元。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发展能级。为了更好地擦亮“稻香沈冠”品牌,沈冠村借助莪山畲族乡建立“全国少数民族5G示范应用第一乡”的东风,引入信息化人才和技术,建立了全乡第一个智慧农业驾驶舱——“稻鱼共生”数字驾驶舱,借力5G网络,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测、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实现实时展示、实时预警、全网污染溯源等功能。
如今的沈冠村,环境底色不断扮靓,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共同富裕的“一池春水”被激活,一副宜居、宜游、宜业的未来乡村共富画卷正在沈冠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