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草种去哪了,草种紧缺问题该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2021-12-07 14:26:4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报道 通讯员薛莹)谁能想到曾不被重视的“小草”竟会像芯片一样紧俏!疫情以来,进口草种价格不断上涨,主要进口草种价格甚至翻倍,但有价有市就是没种子!

采访上海天成草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成草业)总经理赵卫民的一个小时内,不断有电话打进来,都是催种子的。疫情前九月下旬就能到货的草种,今年11月中旬还没到货。而从天成草业给记者出示的海运单据信息显示,草种早已从加拿大离境近二个月时间。

那草种去哪了?今年的草种为何又如此紧缺?

赵卫民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进口草种量5.13万吨,2020年为6.11万吨。其中,2020年1月到11月,进口量便远超2019年全年,达到5.98万吨,同比增长18%。黑麦草种子、苜蓿种子、羊茅种子等主要进口草种的涨幅分别达到了27%、37%、23%。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挫,国际贸易一度中断,从国外进口种子周期变长,是导致种子紧缺的重要原因。赵卫民谈到,公司从1998年正式将草种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正常情况下,以北美产区为例,从下订单到种子发出到达国内,一般需要45天到60天,今年整个交易周期延长至90天,甚至更长时间。美国、加拿大、丹麦、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疲于疫情防控,库里的种子缺精选工人,种子送到港区后不能及时上船、 中途不能及时转运、到达中国口岸后可能还得排队入港卸货。“疫情前3—4周的海运周期,现在需要8—9周,甚至更久。”总之,“我们需要的草种要么没清选出来,要么飘在海上,滞留在码头上、仓库里,就是到不了我们仓库”。

赵卫民谈到,2020-2021年作物年度,全球主要草种产区受异常气候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灌溉条件差的制种地甚至绝收,产量减少是导致今年草种有价有市无种子种源的主要原因。今年美国西北部、加拿大、墨西哥等遭遇历史最高纪录高温天气,草种主产区所在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气温破纪录43℃高温,还有澳大利亚本世纪最严重的森林大火等极端自然灾害,都给草种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主要草种产区产量下降,供不应求。

据统计,我国商品草种每年的需求量大概为15万吨(含牧草种子),40%以上需要依靠进口。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牧草紫花苜蓿,其用量的80%以上源于进口,绿化用的草坪草种依赖度更是高达98%以上。尽管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草种生产量持续增加,已由1989年的2.5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8.2万吨,但依然远不能满足我国每年15万吨的需求量。“草种需求缺口巨大,但国产草种数量有限、供给不足,对外依存度过高,才是导致草种紧缺的根本原因。”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草业关乎着生态、林业、农业、水利、体育等国家战略,基础产业的建设,而草种又是草业发展的“芯片”。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我国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又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草种目录(2021年)》、《全国草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等。草种业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关注重视。

赵卫民预测,未来我国草种进口的量还将继续上升,但国产草种供给不足、专业草种制种土地极其有限,加之生产技术和配套机械缺乏、草种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草种管理薄弱等现状短时间内依旧将无法得到很好改善。

那么作为民营进口草种服务企业,在保证整体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又该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解决“扼脖子”问题,为我国草种业的长远发展锦上添花呢?对此,赵卫民提到以下两点。

一、多渠道,稳供给。稳定货源供应是解决草种紧缺的首要重任,天成草业作为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华东仅有的两家从事进口草种服务的企业之一,肩负着上海、乃至华东大量草皮生产企业(基地)草种供应的重任,疫情发生后,天成草业迅速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掌握北美、欧洲、南美等几大主产区的生产情况下,以最大努力保证绝大多数生产企业能够及时拿到草种,并与国外合作商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协商,多渠道保障草种供给稳定,并顺利到达国内。

二、攻坚克难,增加自主供给。据资料显示,我国60亿亩草原,大部分草原呈中度及重度退化状态,急需优质草种进行保护修复;《“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5%……行业政策推动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但过高的依存度必然受制于国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稳定,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草种,是业内共识,努力方向,更是草种企业立足市场不败之地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帮助我国打破草种业发展被动局面的社会职责。

此外,赵卫民也谈到,目前我国不缺宏观支持政策,但是缺少具体实施链,研、产、市场脱节严重。自主育成国产草种新品种数量少、质量不高,市场推广潜力差, 且育种、制种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能够出面协调,研讨出台更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支撑。

我国既是草业大国,同时也是草业弱国。草种短缺影响的不单单是生产销售计划,某个企业,单个行业的利益,可能是全产业链,甚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计的推进。后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草种紧缺问题的解决,也期待草种企业更多好消息的传出。

责任编辑:薛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