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水孕甬城:从月湖治理窥见宁波水文化

发布时间:2022-03-11 09:38: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重雨 叶渭红 报道 通讯员 胡含)宁波,江海交汇之所,水,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引以为豪的资源禀赋。千年岁月流转,在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交融中,滋养出宁波国际港城和江南水乡完美融合的独特神韵。

7000年前,宁绍平原的先民们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河姆渡文化;21世纪,宁波跃升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新一线城市。无论是辉煌的往昔还是充满活力的今天,宁波一直享受着水的眷顾与润泽。悠久绵长的治水历史、底蕴深厚的水文化成为宁波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治水实践中形成的水文化,汇聚成宁波地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月湖俯瞰图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是宁波江南水乡特色的集中体现。而这一“湖”,就是宁波人引以为豪的月湖。月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并在两宋时期形成了以月湖为核心的城市水网系统。她亲眼目睹了古老港城的沧桑和兴衰,通过月湖这双“眼睛”,宁波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被充分显现。

月湖是迷人的,但因缺乏有效管理,到了近代,美丽的“眼睛”逐渐变得不再明亮。月湖湖底大量淤泥沉积,更有周边污水排入其中,使得水质日益恶化,月湖原有的风貌逐步消失。

月湖整治前后对比图(戴海明 摄)

从2017年开始,月湖所在的海曙区启动水生态综合整治,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水质提升与水生态构建、绿化提升、海绵体修复及智能化管理等五大工程。着力启动浙江省首个湖泊治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打通月湖的“生态经脉”,进行湖底清淤,与此同时建立可净化活水的内循环系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治理月湖自身水体外,对于陆上的月湖景区,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新设计排水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把景区打造成了一个“海绵体”,使雨水净化之后再排入月湖。

月湖整治前后对比图(戴海明 摄)

一汪清水泛着粼粼波光,经过治理,水清岸美的月湖重现。目前,月湖水质主要指标已由治理前的劣V类逐步提升到Ⅲ类,实现浅水区“清可见底”。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改建后的月湖景区显得一片生机勃勃。市民们趁着双休日纷纷出来踏青,享受春日的阳光和绿意。月湖是全新的,但她的古韵又是深厚的。

月湖水文化是与宁波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步行进的,它始于唐五代,盛于两宋,延续普及于明清,转型于近代,衰于民国后期,再兴于当代。月湖的自然文化既满足了市民休闲的要求,又成为了市区最重要的一处旅游胜地,更与三江六岸的绿化连成一体,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营造生态环境的显著作用。而在新时期,清澄的月湖之水,哺育了再兴的人文文化。

月湖汉服快闪活动

芙蓉洲的水榭里,举杯邀明月的朗诵者们让先贤的诗章与中秋的月亮遥遥对话;拗花巷的巷头处,一场民谣音乐会任晚风不歇、回忆不止;青石板铺就的青石街上,穿汉服的女儿家惊扰了哪家少年郎的心事?总让天涯共此时,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围绕藏书、月湖诗词、月湖十洲、月湖人物等文化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既有传统文化类的汉服游园会、诗词晚会、浪漫灯展、名家写生,也有藏书文化类的海曙阅读季嘉年华、宁波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还有休闲体育类的中国无人驾驶航海器智能帆船公开赛暨国际挑战赛、全国青少年皮艇球锦标赛、市元旦迎新自行车骑游活动......其中,一年一度的“好风明月是生涯”中秋诗词晚会已经成为浙东唐诗之路十大文旅特色活动之一,还获得了2019年宁波重点旅游节事活动一等奖。

月湖夜景

依靠月湖作为载体,水环境的改善使得宁波悠久的水文化得以传承。今天的月湖如此生动,不仅成为城市中恒美的风景,也将宁波的文化凝结、传递。

近年来,宁波市以水环境治理控源、截污、生态提升三大行动为载体,以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统筹协调全市力量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水乡”、“水美村庄”创建,开展镇、村水环境治理、河道清淤等项目,使得“潮音时入耳,带水亦盈盈”的江南水乡美景得以重现。

而背靠山清水秀之下,如何依托治水成果,构建“人”与“水”的新关系,推动水文化高质量发展,是“五水共治”新时期所需研究的课题。

云龙镇龙舟联赛

做到文化融入,让甬城河湖有颜值有品位。治水,不仅仅是提升河道水环境,充分挖掘治水文化,而是要让“水”这一角色参与渗透到甬城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作为“中国龙舟之乡”的云龙镇,近年来投入1200多万元,不仅让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在沿岸打造景观长廊、滨水公园,还充分挖掘治水文化和龙舟文化,建设龙舟基地,开展龙舟联赛,传承“羽人竞渡”的古老文化。

做到文化挖掘,使得水利工程有活力有特色。为传承三江特色水利文化,通过构建美学理念,将大闸、泵站等建筑物当作一个个景点来规划、设计,把原先单一的防洪排涝工作,融入环境,推动水文化及水知识传播。

做到文化传承,让党建工作有方向有力量。积极搭建“学党史、办实事”便民服务窗口,通过社区公众开放日,学生假期实践、校地合作共建等形式,让更多宁波市民在宣讲中感受家乡宁波在水生态治理保护中取得的亮眼成绩单。

龙舞它山堰 喜迎三月三

同时,加大水文化传承提炼行动力度,是发展水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推进市水利博物馆建设工程,将其打造成为展示水利遗产保护,运河、塘河水文化展示宣传,推动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推进塘河综合整治工程,构建“塘河文化带”,打造“河岸绿色新经济走廊”,突出塘河文化宣传。加大水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月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天一阁·月湖景区二期提升工程,实施它山堰及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和景观提升工程,提升古水利文化设施的景观效果,对城区内河栏杆进行改造升级。

水,将文明融入这片土地;水文化,让宁波变得更加美丽而灵动。(图注:宁波市治水办、海曙区治水办、鄞州区治水办、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