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王伟础 金晶)3月初,富阳区提出将加强富春宋韵文化的传承,全力打造创新活力、都市田园、山水人文、幸福宜居“四大图景”。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时代意义的命题,也是值得富阳深耕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彼此融合,文化是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
要谈富春宋韵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探讨一下什么是“富春宋韵”。“富春”容易理解,富阳古称“富春”,富春也就是今天的富阳。“宋韵”的内涵则更加丰富,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说起宋韵,很多人第一反应似乎就是作词、喝茶、插花、挂画等等,好像宋韵只是一种雅文化的代表,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与内心相处的方式,但这只是历史一部分。在此,我更加认同陈野女士的观点,她认为:宋韵文化特指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可见宋韵文化不仅是勾栏瓦舍里的歌舞升平,风情万种;也有壮丽山河的金戈铁马,铁血豪情;不仅有属于士大夫的风雅颂,也有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宋韵文化兼具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讲述的是富春大地上的发展故事。
如何传承富春宋韵文化?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说完整,暂且挑选几个关键点来与大家交流。
首先,“富春宋韵”的传承是塑造一种气质和姿态
“富春宋韵”代表着一种开放、大气、包容的气质和姿态。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带来发展的空间,只有广泛交流才能延续发展的生命。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不可能是独行者,而更像是一条条汇聚万川的大江大河,在奔流向前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源泉与动力,才能造就生生不息的生命气象。对于“富春宋韵”文化而言也是如此,不仅可以将宋韵文化融入到富阳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塑造当代富阳的文化秉性和精气神,给予社会发展以更鲜明、更深厚的人文气蕴。甚至还可以尝试跨区域、跨文化、跨专业的拓展、合作与联合,打破固有观念上的壁垒和束缚,来重新看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富阳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关系,通过打造出强有力的文化磁场,吸引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汇聚富春。
再者,“富春宋韵”的传承要从无形走向有形。
文化虽是抽象的概念,但文化的传承并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需要有现实的载体为依托。为此,传承富春宋韵文化,应全面、深入、扎实地厘清富阳“富春宋韵”的家底,找到富春宋韵的根脉所在、特色所在。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为看得到却摸不着的文化找到可见可闻、可亲可近的表现及体验载体。富春宋韵文化不仅在书里、画里、记忆里,也要让它从书里、画里、记忆里走出来,走到现实中,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譬如寻找和塑造富春山水中的宋韵文化、传统文化技艺中的宋韵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宋韵文化、衣食住行中皆有宋韵文化的影响所在,要盘活这些文化家底,就要依托更加丰富、生动、有形的载体,积极推动富春宋韵文化产品、文化场景、文化项目、文化活动、文化品牌的设计和打造,使文化资源得到提炼、整合与再现,让“富春宋韵”不仅停留在思想和口号,更能被社会各界所感知、传播和共享。
最后,“富春宋韵”的传承要从共享的历史走向共享的未来。
说到文化的共享,这也是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实现共享,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有延续的可能性。如何共享,正如资深文旅专家、老友陈民宪所说,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手段,赋予富春宋韵文化以时代的精神与血液,使之有机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积极响应现代人的审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的传播方式,使富春宋韵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成为大众的、共享的精神财富。并且,富阳的宋韵文化不仅在都市山水间,也在更加广阔的乡村田园中,针对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创造覆盖城乡的沉浸式宋韵文化体验空间,有望成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点睛之笔。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