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来船往、吊臂挥舞,码头装卸井然有序……“五一”小长假,安徽合肥港集装箱综合码头一片繁忙。相较于公路,水路运输受疫情影响较小,近段时间,合肥港加密货物运输班期,调集更多标箱,开启服务新模式缩短用箱周期,有效缓解出口企业困难。
“五一”假期,合肥港集装箱综合码头一片繁忙。人民网 陈若天摄
多方发力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是安徽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面对新一轮疫情,安徽各地努力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保障群众生活平稳有序,通过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贯通经脉,让产业循环畅起来
“公司正常煤炭库存量是5000吨左右,可保障半月的生产。但受疫情影响,公路运输受阻,煤炭最少时只够维持一天。”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锋说。该公司是亳州市第一家热电联产企业,担负着老城区、市经开区、谯城经开区商业和工业企业的供热供电任务。
企业产业链协同很关键,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生产的“梗阻”。
如何确保产业链畅通?亳州市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坚持严防严控、落实主动报备、开展“四送一服”等措施,协调淮南矿业集团紧急调配煤炭,相关部门通力配合。4月7日上午,1900吨优质煤炭通过集装箱专列送到亳州,并分车卸载送至亳州瑞能。
位于芜湖市鸠江区的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年产能约占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4月17日,芜湖主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受工人、原材料、供应商产能等影响,该公司18条总装生产线,一度只能维持3条运转。
为保重点企业、保必要生产力量,芜湖市实行“重点企业员工一次性返岗”制度,由政府审核发放《重点企业员工一次性返岗证》,员工到厂后,企业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截至4月22日,工人返岗率达到了95%,都在厂区内进行闭环生产,产能已经恢复。”该公司总经理黄灿林介绍。
“五一”假期,安徽芜湖城南过江隧道的建设者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假期不停工,争分夺秒抢工期。吕云飞摄
对于类似受到影响的供应商,芜湖探索建立“白名单”制度,参照“一次性返岗”,解决供应商复工复产难题。
据统计,芜湖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优先保障全市前300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和上市公司,以及汽车、家电、高端装备等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全市600余家企业已纳入其中。
畅循环,稳发展。安徽也及时在省级层面推出政策,4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举措》,明确“要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打通省内经济循环,畅通市域微循环,最大程度减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影响”。
其中,针对企业关注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问题,“政策举措”提出将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聚焦重大产业链供应链,及时协调解决因疫情导致的断点堵点、卡点痛点问题,确保产业链平稳运行。对于企业原辅料来源或产品销售涉及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实施断链断供替代行动,畅通企业原料供应、产品市场销售。
要素流通,让生产建设不止步
4月12日,太平猴魁正式开采,看着茶工将一片片茶叶采至茶篓,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继凡总算舒了一口气。
3月,安徽多地春茶陆续上市,可由于疫情影响,不少产区出现“茶工荒”。猴坑村5000多名采茶工,五分之四是“候鸟”。如何填补缺口?黄山区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绿色通道解决30%,人社部门统一招聘解决30%,并大力挖掘本地力量,让茶工紧缺情况大大缓解。
合肥包河经开区智行者总装车间,工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为确保重点工程不缺人、不停工,合肥市开启了城市大建设的“共享用工”模式。
“不同工种进场、离场时间有差别,受疫情影响,会出现部分项目缺工人、部分工人进不了项目的情况。”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季晓刚介绍,为解决问题,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统筹劳务作业资源,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全力保障建筑企业用工及重点工程项目推进。
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
“五一”假期,合肥包河大道高速口处,路政执法人员正在指挥车辆有序过检。人民网 陈若天摄
面对疫情,安徽省交通运输系统坚持防疫保畅两手抓,调整优化高速公路通行管控措施,对于此前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于2022年4月12日12时前恢复通行、运营,确保全省高速公路网安全畅通。
合肥则明确对配合落实防疫措施的来(返)肥车辆一律不得劝返,尽最大努力关心关爱货车驾驶员,优先为他们开展“双采双检”,提供必要服务,实行全程闭环管理,由相关企业点对点引导车辆抵达、装卸、离肥,确保货车进得来、运得快、出得去。
农时不等人,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眼下正值关键窗口期,各地也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不掉线”。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马鞍山市和县农技工作者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农户做好春耕工作,“把脉问诊”确保早菜正常生产。
“多亏了镇里的农技员,指导我们实时控制菌菇的生长湿度和温度,抓住了4月羊肚菌生长繁盛期,大大提升了亩产,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太平村村民范支道说。
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安徽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助力商贸流通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持续开展“皖美消费”行动,引导餐饮企业通过打折、发放优惠券、代金券等拉动消费,大力促进餐饮行业复苏。
保障民生,让“慢生活”有条不紊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静态管理”在安徽多地不时启动,当城市按下“暂停键”开启“慢生活”,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至关重要。
4月5日,阜阳市启动主城区静态管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遇到问题怎么办,此时,一条解难、解烦、解惑的“绿色通道”——“两有三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平台开始发挥作用。
4月9日,阜阳市颍上县居民邵杰在“两有三解”平台留言,称家人是肾移植患者,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平时都是到阜阳市定点医院购买,但由于疫情防控,无法前往,急盼给予解决。
看到信息后,“两有三解”平台工作人员很快与邵杰、医院取得联系,经过协调,4月11日,志愿者将药送到患者手中。
4月1日,滁州市报告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面对严峻形势,滁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主城区从4月2日6时开始实行静态管理。全市人民开始了“宅”生活,如何解决好居家市民的吃饭问题,成了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为保障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滁州市精心组织商超等经营主体,做好蔬菜、生鲜等物资保供,在社区居民核酸检测点就近设立200多个生活物资投放点,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同时,滁州还第一时间安排市直机关几千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为每个社区提供2台私家车,帮助做好物资运输等日常工作,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一直到4月6日滁州主城区解除静态管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援企稳岗,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联合制定出台就业保障政策,其中,授权地方支持困难企业稳岗,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所有的努力一聚集,蓬勃的景象就次第展现。前不久,安徽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生产总值达到1034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实现了经济平稳开局、稳中有进。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