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聚焦“五大体系” 培育“红船工匠”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浙江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2-06-01 10:53: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杨伟民 报道)5月31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浙江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党委书记方俊良主持并讲话,党委委员、副校长楼平传达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方俊良指出,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全面总结近年来浙江省职业教育战线的工作,为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坐标方位、明确了改革举措,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省委黄建发副书记在讲话中对嘉职院红船精神育人模式给予了表扬:“在大思政方面,有不少学校形成了经验和做法,例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红船精神》必修课,把思政课堂搬到南湖红船旁,开展‘沉浸式’教育,形成了‘红船铸魂、多元融合’的红船精神育人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底色鲜亮的‘红船工匠’,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和推广”。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学校育人工作的高度肯定,是激励学校加快推进内涵建设、扩容升级的有力鞭策,全校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全省职教大会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地生根。

方俊良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与全省职教大会精神同频共振。

全校上下要把学习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组织专题学习,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上率下、当好表率,发挥好领学促学作用。

一要学深悟透

认真研读袁家军书记、王浩省长的批示精神,深入思考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黄建发副书记的讲话要求,深刻领会此次全省职教大会的重大意义和理念方向,准确把握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五个健全完善”具体举措,把握政策窗口期,抢抓发展新机遇,持续推进学校蝶变跃升、跨越发展。

二要融会贯通

将学习大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系统学习。要准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清醒认识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校准各项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三要浓厚氛围

相关单位要主动作为,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积极挖掘亮点工作、典型案例,乘势而上打造学习热潮、宣传浪潮。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锚定目标、坚定信心,汇聚起引领打造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强大向心力和内驱力。

方俊良要求,要聚焦五大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嘉职辨识度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志性成果。

大会提出的五大体系建设紧扣当前我省职业教育短板,是推进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指南,要对照大会要求做到五个“进一步”,持之以恒推动各项改革走向“深水区”。

1、进一步擦亮红船育人金名片,完善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确保学校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覆盖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要贯彻全省职教大会关于健全完善“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五进”,积极探索符合高职特点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二级学院落实推进的工作机制,持续抓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用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要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思政育人资源做优做活。

2、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生态圈,有效理顺政校行企协同机制

要大力深化与区域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性冠军”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的多面向、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进“产业主导、资本连结、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松散型校企合作关系走向紧密型、实质型融合,加快产教融合联盟实体化步伐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建设,强化行业性、产业性、组群性特征,确保建成国家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拓展现代学徒制班等双元育人渠道,推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形态教材开发、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提档升级,要细化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操作中消化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强化技能,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对接。

3、进一步构建市域分布式办学新格局,大力发展中高本贯通培养

要立足于当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的产业优势,大力深化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分布式办学和中高本贯通培养,探索发展五年一贯制、中高本贯通等不同学制培养模式,健全培养体系,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分段培养。要坚持围绕“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理念,优化课程模块间的耦合性,依据不同学制的人才培养要求,提供持续进阶和跨界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依据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加快推进课程体系重构。

4、进一步深化助力共富八大工程,超常规扩大职业技能培训供给

要认真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关于共同富裕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助力地方缩小“三大差距”,构建“橄榄型”社会中的独特优势。深入实施好“助力共富”八大工程,全力打造区域全生命周期职业技能培训高地。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新业态从业人员、退役军人、乡村新农人、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包的覆盖范围。从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做精做优“一院一品”和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等四大培训品牌,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加强载体建设,建强用好培训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培训标准、规范培训过程、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培训实效、扩大培训体量、开拓培训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5、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人才培养,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要建立学校专业与现代产业的对接对话机制,用数字理念、数字工具把行业、产业、专业、就业联系起来,及时把产业界的创新创造传递到专业、传导给师生。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分析、人才培养规格确定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时更新学校专业目录,设置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专业,及时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要根据各产业未来生产的真实场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数字化课程,开发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数字化教材,培养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要大力开展数字化改革培训,帮助干部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字化理念,以数字化改革全面改进管理、教学和服务育人的机制手段,提高干部教师运用数字化改革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