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汪怡均 报道 通讯员 周玉员 游玉增)6月8日,伴随着栀子花香,“行走的美育课堂”——舞蹈专场正在宁波大学校园的大草坪上授课。一群大学生现场为其他师生展示了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婀娜的《六月茉莉》,充满江南韵味的《浔阳遗韵》,欢快俏皮的《春采》,舞姿与音律的完美结合见证了同学们半年来专业能力的提升,指导老师周怡现场给予点评。
“这样的方式还真是特别,让美在校园随处可见,给即将毕业的我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在场观看的孙佳希同学说。
据了解,2022年,秉持“让美浸润每一个宁大学子”的工作理念,宁波大学美育工作委员会系统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打造“行走的美育课堂”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课堂方式,引导学生走近“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突出体验性
多样化的课堂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2022年以来,宁大“行走的美育课堂”设立了多个展演主题,从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到丝竹悠扬的民乐;从羽衣蹁跹的中国舞到活力四射的现代舞;从悠扬深情的红歌音乐到咿呀婉转的传统戏曲,目前已累计开展声乐、舞蹈、交响乐、戏曲等12个专场活动。
“我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看戏曲演员化妆、卸妆;第一次知道这么多头饰的名字;第一次知道戏曲中丑角的作用”。看完“行走的美育课堂”戏曲专场的陈煜欢同学兴奋地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感受。
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孙芬娜表示,在做课程设计时,不仅结合了学校、学院现有的资源,也做了很多调研,先了解同学们的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行走的美育课程”计划。
校区变成了‘文化绿洲
宁波大学北区学生公寓居住着三千五百多名大一新生,对美育文化需求很高。今年4月、5月,校美委联合阳明学院搭建起了室外展示舞台,周周有美育小课堂、月月有专场精品。“同学们开玩笑地说,有了‘行走的美育课堂’,我们的’,我们也期待建立起常态化的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未来能够打造‘文化森林’。”阳明学院团委书记周玉员说。
减少距离感
让美育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第一次在细风微雨中听一曲《梁祝》,我感觉非常特别,也更有韵味。”4月20日,管弦乐专场在户外授课时,突然遭遇下雨,工作人员临时将场地移到食堂门口的走廊下,如期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课程。琴声吸引了众多在食堂就餐的同学,很多同学撑伞在雨中听完全部课程。
据了解,除了食堂以外,宁大“行走的美育课堂”还“走”到了学校的大草坪、学生公寓、田径场等主要学生活动场地。让美育课程走出传统教室,走到同学周边,让美变得触手可及。这是继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美育教育后又一新的探索与尝试,是宁波大学实现“让美浸润每一个宁大学子”的重要举措。
“这是美育普及教育的新尝试。学生们饭后散步时候可以看,甚至在宿舍阳台上也可以看,非常自由。而且户外场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格局,对学生的限制更小,消除了老师与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互动参与度也更高了。”宁大团委副书记沈妍伶说。
增强参与性
让师生导师成为美的传播者
3月,宁波大学首场“行走的美育课堂”——交响乐专场在《卡门》两首组曲中拉开帷幕,激昂的旋律将师生迅速带进音乐氛围中。期间,宁波大学管乐独奏艺术表演博士李凡分别向观众们介绍了弦乐组、管乐组与打击乐组的乐器种类和表演曲目,现场独奏了《all in the past》、《梁祝》、《化蝶》等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大提琴合奏曲目,现场同学纷纷表示这是一场难得的高水平交响乐享受,这是午后最美的熏陶。
每一场“行走的美育课堂”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
为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提高普通学生的人文素养、美育通识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5月宁波大学还设立了首批美育名师工作室。8个美育名师工作室有明确的建设方向,包含声乐、器乐、美术、舞蹈、设计等。名师们在校内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定期举办包括“行走的美育课堂”在内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大学生美育实践工作的指导,在校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41名在校同学被聘任为“朋辈美育”导师,覆盖乐器、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的多个方面。在聘期里,“朋辈美育”导师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学生中组建兴趣小组,让更多的宁大学子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被聘为朋辈美育导师,我非常高兴但也有一些压力”,成为导师的李国华同学曾两次获得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一等奖,在疫情期间,他与舍友自发组织的“阳台音乐会”还登上了央视新闻客户端。
宁大党委副书记童晓晖表示,宁波大学开展“行走的美育课堂”,探索了艺术实践活动新形式,既加强了对学生的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了美育工作的实效。
责任编辑:周雪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