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马玉熙 报道)珊溪水库是浙江省供水受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水库。自实施保水渔业以来,温州市公用集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立足区域生态优势,深入推进保水渔业产业化、可持续化发展,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和扶持库周村集体经济建设能力,以渔养水,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主要做法
建立机制,固化成效, 发挥保水渔业生态效益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习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珊溪水库渔业增殖放流、渔资源管护、捕捞暂养和市场营销的四位一体的保水渔业新机制。实行科学增殖放流,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评估珊溪水库水质状况、渔业资源库存量和水生物总量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案,组织鱼苗采购、送检、验收和分批投放,维持水体内渔业资源总量稳定,提升水生生物自我净化能力。实行联合执法管护,市水利局珊管中心牵头,由文成、泰顺两县水利局开展水上联合执法,按照水域划分范围组织日常巡查,发现违法行为通知水上公安、属地派出所、县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队依法处置。市公用集团水保分公司负责水库内进网网袋及暂养网箱渔获物的管护,并配合做好护鱼联合执法行动。实行生态捕捞暂养,根据评估情况,在确保水质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每年制定成鱼捕捞计划,明确捕捞规格、数量、种类等,捕捞技术采用定置张网和“拦赶刺张”联合捕鱼法。捕获的渔获物放入暂养网箱进行“驯化”和“瘦身”,定期监测,达到标准后上市销售。
品牌经营,市场运作,发挥保水渔业经济效益
创建自主品牌,加强产业链精细化管理,以产定销、以销促产,全面提升珊溪水库有机鱼品牌价值。品质得到保障,2019年珊溪水库全水域3533公顷600吨鲢鳙鱼一次性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此后,陆续成功创建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温州市生态渔场、特殊食品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品牌塑造提升,结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等宣传推广多种途径,通过公交广告、电视广告、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扩大传播量和传播范围;积极开展区域特色活动、有机农产品活动和助农公益活动,定期参展省、市、县农博会以及行业交流会议,增加“峃”牌珊溪水库有机鱼曝光率,提升品牌形象。目前已成为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联盟理事单位,成功举办两届珊溪水库包头(鳙)鱼烹饪大赛,自制视频 “一条鱼的使命”连续两年分别获评浙江省新闻网主办的“谁不说咱家乡美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短视频随手拍”活动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主办的“我和我的家乡水”短视频大赛优秀奖。营销市场扩大,采用区域品牌授权经营模式,以塘口批发价向合作客户定期供应“峃” 牌有机包头鱼,活鱼实行一鱼一码防伪溯源,目前直接供货的客户有3家授权经销商和4家品鱼馆(鱼餐厅),实现温州主要县(市、区)覆盖。
改革转型,多元发展, 发挥保水渔业示范效益
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口碑优势和周边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探索保水渔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改革转型上,总结珊溪水库保水渔业成功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水渔业模式,逐步将成果复制推广到市域其他饮用水水库,努力形成大型水库看千岛湖,中小型水库看飞云湖的发展新局面。在产业延伸上,尝试建设鱼文化展示馆、开设保水渔业科普光观项目、筹建研学营地等,加快品牌形象树立,推动涉水、涉渔的观光旅游业发展,助力库群和谐发展。在技术标准上,进一步完善放养捕技术、有机产品质量及防伪溯源等体系文件,完善珊溪水库保水渔业技术标准,并积极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加快保水渔业由传统生产经营型向拥有高新知识产权的现代创新型企业转变。
取得成效
珊溪水库自2017年实施保水渔业模式以来,既“养水”又“富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温州的生动实践。
以渔养水,提升原水治理能力
珊溪水库现有鱼类37种,共分5目11科30属,初步建立水库鲢鳙鱼生产指标与水库水质关系曲线,生态系统趋于完善。目前,珊溪水库坝前水质稳定在地表水I类,浮游植物生物量、总磷、氨氮等持续降低,水体平均透明度达285cm,较2017年提高了107cm,从源头上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以渔兴业,打造特色生态品牌
以“峃”牌有机包头(鳙)鱼为基础,统一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品牌价值和辨识度获市场认可,逐步形成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品牌,实现传统渔向品牌渔转型。2021年,完成销售活鱼39.58万斤,同比增长59.89% ;实现销售收入489.99万元,同比增长62%。
以渔富民,带动库区乡村振兴
一方面复制模式,2021年7月在文成县高二电水库成功试点实施珊溪水库保水渔业模式,通过科学增殖放流鱼种,兴建岸线隔离防护措施,定时清理水面漂浮物。一年来,高二电水库水体能见度大幅提升,珊溪岩门支流入库水质由2021年8月份II类水提升至目前的I类水,完成渔业增产销售30万元,有效带动库周村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反哺库区,常态化为当地村民提供渔业捕捞、生态暂养、病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每年220万保水渔业经营收益用于支持库区86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共富”。同时,通过建设保水渔业科研基地、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保水渔业旅游观光项目等手段,进一步探索现代渔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经验启示
全面实行保水渔业,提升水源保护能力水平
针对大部分水库畜禽养殖难以彻底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控制的情况,要严格按照渔业法律法规,认真细致地进行水域滩涂“三个功能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的规划编制。实践证明,做好保水渔业能够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强水质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湖库等重大水域,应当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严格控制最大水域承载力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谋划渔业布局,根据各保护区的自然特点,合理确定其渔业用途,实施“一水一策”的生态化渔业规划实施方案,为大水面生态渔业规划绘就美丽蓝图。
建立共享共管机制,实现库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按照“谁受益、谁分担,谁用水、谁出钱,用好水、多花钱”的原则,设立水源地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实行水源地保水渔业经营单位经营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行政管理、属地库周村保水护渔巡査管理相结合的“共管”机制,充分调动库区基层组织和群众保水护渔的积极性,切实增加库周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兼顾保护水源与库区群众利益,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多元开发全面发展,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由政府主导,整合当地农林牧渔特色资源,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整合支撑,创建生态产业开发品牌,打造具备地区地域性标志性生态产业,以产业带动收益,以效益反哺生态治理,实现从“以渔养水”到“以水养水”。
责任编辑:焦峰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