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叶羽聪报道)千年古城临海,除了“历史名城”外,山水同样也是临海的一个标签。临海地处浙中沿海,滔滔灵江穿城而过,村镇山岭间更是不乏江河溪流,而有水的地方,就有桥。
小桥流水接平沙,何处行云不在家。毕卓未来轻竹叶,刘晨重到殢桃花。在唐朝的时候,诗人刘谦就把小桥、流水、人家风景无限的赞美。
桥,因水而建,水,因桥而美。有桥的地方就会有别样的风景,今天我们带大家去看一看站在临海这些桥上能够看到哪些风景,也听一听美丽风景背后的治水故事。
灵湖·五洞桥 碧水倒影别样景
灵湖景区的五洞桥,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于清同治年间重修。桥身很宽阔,由长方形条石砌成,因为桥洞宽大,所以桥面也呈现出独特的波浪形。值得一提的是,这座五洞桥也是临海仅存的五孔型石拱桥,颇为珍贵。能和石拱桥媲美的就是灵湖的水,站在桥面上看灵湖水系缓缓流淌,碧波倒影,无论春夏秋冬,日升日落,还是蓝天白云,阴晴雨雪,桥头上的柳丝倒影,水岸翠绿,红黄蓝绿各种植物五彩缤纷。在波光粼粼中静静地等候游客的赞许。
东湖·九曲桥 水天一色游人醉
东湖公园九曲桥可以说是远近闻名。清朝年间建立,桥梁架立在东湖湖面之上,桥形曲折分明,自二榭开始至湖心亭共有五折。除了九曲桥外,以水为景的东湖公园还藏着许多风格鲜明的桥梁。
小时候知道了东湖是戚继光训练水师地方,一直以来成为了临海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临海市借“五水共治”东风,对东湖进行清淤等综合治理,把后山上面水磨坑的山泉引进湖里,同时,把东湖另一端建造了排水口,这样常年“流水不腐”水清岸绿的东湖美景一直让游客如痴如醉。
汇溪镇·开泰桥 两头门溪碧水长
位于汇溪镇钱王宫旁的开泰桥,属于单孔石拱桥,整座桥体都是由石块堆砌而成,很是古朴。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流水潺潺,繁花在侧,乡野之间的开泰桥就像置身画中一样美丽。
开泰桥见证了两头门溪生态文明,在美丽而古老的开泰桥上,人们踩着露水,挽着夕阳回归自然,放松心情。这背后也是汇溪镇全镇上下持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的生态成果。近年来,该镇科学治水、铁腕治污。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实行乡镇、村社河长每周巡河通报制,并绘制一村一图水系清单,落实一渠一长责任主体,实现全镇“处处有河长”的全流域常态化管理。同时,还安排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固定的排污数据库,目前已基本实现排污信息共享和实时发布。如今汇溪镇的两头门溪,河道整洁,水清鱼跃,溪水日夜不停的哗哗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昨天的治水故事。
岭根村·连山桥 山水相连诗画间
东塍镇的岭根村旁的康谷溪上建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叫连山桥,拱顶两侧的纸扇形石额上刻有“连山桥”及“民国念伍年立”字样,是当年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所题。目前这座石桥仅供人们步行,车辆不可通行。
东塍镇的岭根村是当地著名的将军村,史料记载,历史以来该村先后有五位将军。当地政府保护自然资源风貌力度不减,铁腕治水方法多样,至今,这里的山水、人文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原生态。
灰坑村·康熙古桥 治水美景古桥作证
尤溪峡谷里的灰坑村,藏着一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古桥。古桥就在灰坑村村口,也属于单孔石拱桥,桥身均由块石砌筑而成,以天然岩石为基,横跨溪流南北两岸。半圆形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分外好看。
临海尤溪镇自“五水共治”工作以来,通过全流域规划,根据本地条件,将全镇划分不同功能区块,针对性整治,目标性开发。以"党建引领+护水爱水"形式,争当护水先锋,积极引导群众爱水、护水、节水、治水、亲水,并动员村民、学生、游客等加入到治水行动中来,形成护水合力,不断巩固治水成果,以生态治水引领水环境治理,真正做到河畅、水清、岸净、景美。
据统计, 临海水域面积约121.41平方公里,拥有村级以上河道共计1600条,总长度约2451公里,另有河沟以及暗河约916.42公里,累计总长3367.42公里。中、西部山丘区域溪流众多,东部平原河网纵横交错。其中,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近年来,临海市通过编制《临海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完成江南街道、大田街道、东塍镇、桃渚镇、上盘镇、涌泉镇等6个镇(街道)和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等8个工业园区创建任务。推进灵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排污(水)口登记审批30个、涉氮磷企业总氮总磷排放整治76家、砂石堆场整治验收7家、码头整治提升14座、修造船企业整治提升4家。三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二类考核要求,15个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3.3%,牛头山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今年,临海市启动东大河(古城段)水环境生态治理项目及七一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约1500万元,以提升城区水环境质量,提高区域整体水环境形象和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面对城区河道纵横,临海首先让水“活”起来,在周边山谷,上游水库蓄水,放水,常年保持河道清澈,景色宜人。
其次让水“动”起来。俗话说“流水不腐”依托强大水流冲击,随着山沟水系进入城区,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站在桥上也可见到悠悠小船和波光粼粼的画面。还有让水质“净”起来。为了减少对水资源及环境的影响,城乡全部村都实行了雨污管道分离,建立了“污水零直排区”常态化运维管理机制,确保每月至少一次的全方位检查,并组织不定期巡检,让“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再者让水“亮”起来。好水还要好护理,为了将治水工作阳光化,接受社会监督,临海五水办、各镇、街道分别与村、农家乐经营者签订“五水共治”责任状,不定期邀请临海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水质采样,对水质检测结果超标的查明原因,是人为造成的,镇村与农户承担连带责任,共同接受处罚。
借得自然山水景,打造美丽临海城。 临海五水办常务副主任周茂俭告诉笔者,一直以来临海将五水共治与打造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相结合,整治掉落后的污染产能,发展美丽旅游经济,促进群众生产转型,无论城里乡村既有统筹规划也有一地一策。通过治水也记录了千年古城临海依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的华丽蝶变。
河,日夜不停流淌,桥,一年四季守望。如果把河道比作流淌“玉带”,那么桥就是日夜守望的“哨兵”。春夏秋冬,当人们漫步在桥面上,当摄影者寻找拍摄点,河道里出现乱排污,水面颜色的变动都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目前临海市在许多主要桥头设立了摄像头,防汛抗台时候可以观测水位。平时可以监督水貌,在数字智能引领下,千年古城的临海会不断焕发全新的活力。
临海的桥,不知你走过多少?
责任编辑:张卫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