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 通讯员 朱智翔)小白鹭如何一点一点破壳?最爱吃什么?怎么学习飞翔?亲鸟如何在东海岸的台风中保护幼鸟……现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亲眼觅得。
日前,生物多样性论坛暨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发布仪式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白鹭自然保护地举行,中国首个白鹭全景式全球慢直播平台“I-EGRET”(爱白鹭网站)也随之正式上线。
该平台计划用长达半年时间的慢直播,全景式地呈现白鹭筑巢、下蛋、孵化、破壳、哺育、飞翔的全过程,让全球网友沉浸式地体验人与自然、能源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美,感受“白鹭与白云一色、能源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文明之景。
一个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窗口
走进镇海炼化厂区内的小树林,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白鹭巢挂满枝头,巢中有的是五六只白鹭蛋,有的是刚孵化的白鹭宝宝,有的是扑扇翅膀学飞的小白鹭,还有的白鹭在耐心孵化,有的鹭在细心喂食……
为什么镇海炼化厂区里会有这么多白鹭?原来镇海炼化地处全球主要候鸟迁飞区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内,白鹭万里迁徙,春来秋去。
“每年早春三月,白鹭回‘家’,厂区内的小树林就开始热闹起来了。”镇海炼化相关负责人说,慢慢地,镇海炼化厂区内的小树林就成了全国石化企业里唯一的白鹭自然栖息地。
为了进一步发掘白鹭自然栖息地的宣传教育作用,记录展示白鹭栖息的珍贵画面, 镇海炼化架设了11台支持慢直播画面输出的高清变焦摄像机,从白鹭春归到秋去的半年时间里,对白鹭进行全天候24小时的不间断拍摄。
“广大网友可以通过登录我们开发上线的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或CCTV‘直播中国’等主流媒体和中国石化官方自媒体账号互动观看拍摄到的白鹭实时画面。”该负责人介绍,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不仅有6个能自主切换的视窗,可以观看到不同阶段白鹭的习性和成长的点滴,还具备中英文双语界面,支持全球网友通过电脑和手机移动端无障碍观看。“透过一块手机屏幕就能感悟生命之美——这也是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的建站初衷。”
此外,慢直播平台还设有科普栏目“白鹭课堂”,宣传普及白鹭的种类、习性等知识,特别是围绕作为“生态检验师”的白鹭为何选择在炼化厂区栖息繁衍进行解答,以契合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的知识需求。
“平台试运行2个多月来,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人次,全网都能高清稳定观看。”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表示。
下一步,平台慢直播信号将同步接入宁波城市展览馆、中国石化总部大厅等地电子大屏,提供校园课堂接入入口,并联合媒体策划一系列生物多样性公益宣传。比如在每年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期间,设置“白鹭的童年”主题;在夏季浙东沿海台风天气来临期间,设置“台风里的翅膀”主题,发起话题互动,倡导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如官方网站“I-EGRET”中文译为“爱白鹭”,意在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未来,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将打造为中国石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品牌,努力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生动窗口。”莫鼎革说。
一份“石化企业如何成为白鹭栖息地”的绿色答卷
“镇海炼化作为一个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厂区能够有一片区域被白鹭选中作为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实属难能可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赞叹道。
为何涂瑞和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原因就是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而要减少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要下非常之力,特别是污染治理后的生态环境达到“生态检验师”白鹭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很多看过白鹭全球慢直播的网友一开始都会发出疑问:“一个石化企业为何会成为白鹭自然栖息地?”
对于这样的疑问,可以从镇海炼化发展建设历程中找到答案。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推动浙江省第一套大乙烯——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工程的立项、核准、开工,并提出“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殷切期望,而绿色发展正是“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多年来,镇海炼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的总目标,从制定规划到项目建设,再到炼化生产全过程都始终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资央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制定规划方面,镇海炼化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在新、扩、改建装置的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优先选择物耗、能耗低及“三废”排放量少且易治理的工艺,从产废源头实行减量化。
在项目建设方面,镇海炼化在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价中,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定期排查涉及生态红线的隐患,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在炼化生产方面,镇海炼化早在2012年就开全国之先河启动了无异味工厂的创新研究,在国内首个建成投用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率先启动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率先实行严于国内标准十倍的泄漏限值,率先建设联网环境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2013年,镇海炼化“无异味工厂”研究形成的国内石化行业首个“安全环保型延迟焦化密闭除焦方案”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列入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2020年,镇海炼化再次拉高行业环保标准,印发实施了石化行业第一份系统化、目标化的“无废无异味”工厂实施方案,并于2021年底率先基本建成了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环境无异味的“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
十多年间,镇海炼化累计回用各类污水11000多万吨,相当于节约了12个西湖的水量,节省了约2.56亿元水费,基本实现了炼油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做到了脱硫塔一炉一塔配置和炉内脱硝,锅炉灰渣全部回收制作建筑材料,并且建成了中国首套大型生物航煤装置和浙江省最大加氢母站、宁波市首个加氢站。
“如今,‘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建设领跑全国石化行业,是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自豪地表示,这次镇海炼化成功打造全景式白鹭慢直播平台,是中国石化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做表率的又一生动实践。希望镇海炼化讲好“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故事,成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先锋队和引领绿色洁净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条为白鹭安“家”的守护之路
除了污染治理营造的绿色厂区环境,镇海炼化不断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打造优良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也是白鹭选择在镇海炼化厂区栖息的重要原因。
“白鹭之所以被称作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是因为它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颇高。它们的栖息地需要具备茂密的植被、稳定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3个必要条件。” 镇海炼化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主任黄仲文介绍。
那么镇海炼化具备成为白鹭栖息地的条件吗?“镇海炼化厂区内的沟渠和附近海边滩涂里的小鱼、小虾为白鹭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茂密的植被,42%的绿化率为白鹭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特别是一片2200平方米的小树林,如今建成了白鹭园,成为白鹭的‛家’。”镇海炼化员工岑斌杰说。
为更好地保护白鹭的“家”,镇海炼化可谓下足了功夫。
2013年,企业改造,由于管道需要跨过白鹭的栖息地,企业不惜提高成本,让管道绕道而行。
“管线直线走距离最近、投资最省,但是我们到现场一看以后,这是白鹭园,如果管线从这里走的话,这一片树都要拔掉,白鹭的家就不复存在。我们为了留住白鹭,班子决策管线绕道而走,并且施工安排在白鹭南飞越冬的秋冬季节,避开3-9月白鹭繁殖栖息的时间。这样不仅管线绕道追加了300多万的投资,而且工期延长也增加了成本。但是我们觉得把白鹭的家留下来,挽留了白鹭,非常的值!”黄仲文说。
2020年,镇海炼化又投入逾600万元,对白鹭园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核心区、拓展区与辐射区等“三区”生态,打造白鹭自然保护区。其中,白鹭园核心区以原有2200平方米的小树林为中心,50米范围内不再规划建设新装置和项目。“对原毗邻液化气装瓶站实施功能转移,通过对周边设施重新规划、整合,腾出更多空间用于营造适宜白鹭栖息的生态环境。”镇海炼化白鹭园升级改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核心区面积将从2200平方米增至1.5万平方米,增设大面积水体,并投放河蚌、鳑鲏鱼等本地野生鱼种,借力其自然繁殖,逐步形成生态系统,丰富白鹭食物来源。
“未来,我们还想和镇海区联合把白鹭园进一步拓展辐射,以白鹭园的核心区为龙头,让白鹭林带慢慢地向石化园区所有的企业去延伸,沿着这条林带,让白鹭的‛家’越来越大。”黄仲文说。
除了让白鹭的“家”越来越宽敞舒适,镇海炼化还积极推进设施开放,每年定期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到白鹭园参观走访,拉近社会公众与白鹭的距离,带动更多的公众投身到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行动中来。2013年以来,已组织上万名公众走进白鹭园,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
“镇海炼化作为中石化首批开放单位,积极开展设施开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在生物多样性论坛暨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发布仪式上为镇海炼化点赞。
大力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推进设施开放,让镇海炼化的“绿色”招牌越擦越亮。
2021年,在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镇海炼化代表中国石化以视频形式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同台”,作题为“让白鹭飞翔在厂区的蓝天”主旨演讲,并且镇海炼化“白鹭的故事”还登上央视公益广告,飞入田径世锦赛、宁波城市博物馆、北京电视台等各大平台,向社会公众传递“能源和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理念。
“如今,镇海炼化搭建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是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为生态环境传播赋能赋智,构建了以对话、沟通为基础的新型公共关系,保障了公众环境知情权,提升了公众环保责任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郭卫民形象地比喻道,点开白鹭慢直播的手机屏幕,仿佛也点开了一个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