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是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起源地。邓小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关于要大力发展旅游的讲话,就是在黄山发表的。皖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优越、文旅资源最富集、市场空间最广阔的重要区域之一。2014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即“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涵盖7个地级市共45个县(市、区);其核心区为黄山市、池州市全境,以及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和安庆市潜山县、太湖县、桐城市,共18个县(市、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安徽省发改委、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全力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打破市域界限,统筹推动“大黄山”四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整体合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对照上述要求和联系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的实际,我们认为,“大黄山”实现生态型、国际化和世界级战略目标,必须尽快破解四大关键瓶颈问题:一是多目标协同机制问题。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势必难以形成合力,这很不利于优势共创和品牌共树,危害极大。二是战略策划与规划问题。目前规划不少,但精准度、挑战度和科学性还存在不少问题。三是构建新经济体系问题。“大黄山”战略目标必须由新型产业体系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决不能“老调重弹”,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四是铸造世界级品牌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铸造世界级品牌的凌云之志,但铸造品牌不能光靠“媒体广告”,关键是要提升世界旅游消费者对大黄山的认知,这一点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研究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需要构建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多目标协同创新机制。按照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要求,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多部门协作组建“大黄山”决策领导小组并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打破市域界限的最好办法,就是创建新型“混合所有制公司”。采取科学合理有效措施,整合现有黄山旅游、九华股份等上市公司,实现资源资本、资金资本和生态资本的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并借鉴“社保基金”投资机制,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大黄山”必须通过丰富体验产品优化盈利模式,尽快彻底改变目前大多数旅游景区亏损的状况。按照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要求,着力创建由徽州区、歙县、淳安及临安组成的“长三角旅游试验区”,大力探索实践省际区域旅游一体化新突破。
二是尽快高质量完成新时期“大黄山”战略策划与发展规划,直面新挑战、谋求新突破、开创新格局。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外国机构借“规划”威胁国家安全。为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大黄山”这个区域内拥有大量的国宝单位、重要军事设施和保密单位,要严禁外国机构刺探。我国《城市规划法》也明确规定“外国人不得承担总体规划”。我们需要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审视和确立“大黄山”文化主题和国际化战略定位,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外国机构和个人永远无法做到的)。我们认为,生态文明是协同遵循自然、社会、经济三大规律的人类社会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主题,也应该是生态型“大黄山”的文化主题。“大黄山”要突出生态型,就不能局限于自然生态,而必须要成为引领推进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典范。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我们要从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开创战略新格局的高度,奋力打造长三角(自然地理边界)特殊地理单元——池州市青阳县青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造福流域理念,着力打造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流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新典范。
三是自主创新创建一批世界级重大平台项目,奋力拓展创意体验共享平台新经济。应用文化总部理论,创新高端平台强化优势资源的高度集聚,是实现“只争第一、只做唯一”的重要路径。屯溪近期召开了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和“阿富汗邻国+阿富汗”外长对话会,外交会客厅正在形成。将太平湖打造成与日内瓦湖媲美的“世界会议中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安徽人造福“大黄山”造福安徽。抢占战略制高点,创造条件举办黄山“世界安徽人”高峰论坛暨世界徽商论坛,开辟池州世界生态文明成果博览会、齐云山世界康养产业博览会,依托陶行知创办歙县中国国际教育产业博览会,依托徽派建筑举办徽州世界建筑博览会,依托扬子鳄举办宣城世界鳄鱼产业博览会等等。大力创建徽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国际研学课程体系,举办黄山东盟“10+3”国际研学论坛。依托徽商优势产业,积极创建国际产业联盟,努力让国际组织机构入驻“大黄山”。比如,依托比亚迪王传福,创建世界新能源绿色发展联盟、依托池州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世界生态文明联盟、依托宣纸举办世界造纸产业技术联盟等世界级机构,并入驻“大黄山”,让国际化与世界级“大黄山”拥有国际权威组织机构的坚实支撑。
四是“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IP需要大智慧创意设计。贯彻全域旅游理念,就是要强调注重全要素发展、全天候运营、全行业融合和全价值链延伸。旅游业绝不只是局限观光休闲度假,而是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异地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这种旅游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着眼于旅游国际国内“双循环”,才能立足于四个自信和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实际需要,谋划设计“大黄山”的IP问题。我们认为,品牌不是靠一句话“喊”出来的,而是要靠服务品质做出来的。我们坚信,旅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大黄山”的亮点特色在于生态,更在于人文。历史上“无徽不成商”;齐云山与祁门,曾经演绎着世界道家养生的千古绝唱;九华山大愿文化感天动地;徽剧、傩戏、青阳腔、罗城民歌及黄梅戏等艺术,属于世界戏曲艺术的珍稀宝藏,值得传承弘扬。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陶行知的知行合一,引发中国教育深刻变革;劳模龙冬花的人生故事,印证践行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人间巨变;姚依林、陈锦华为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新时代安徽引领新时尚,安徽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借鉴芜湖“方特”和美国“功夫熊猫”等成功经验大力拓展旅游创意体验产业和产品。那些反映时代进步的安徽经典素材,需要尽快成为国际化的艺术经典作品,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这样的IP,才能我们“大黄山”真正需要的。(作者:浙江外国语学院“重要窗口”研究所所长张跃西教授)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