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江苏产研院”)内,一楼大厅一张“研发载体分布图”引人注目:13个设区市、72家研发载体,涵盖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制造装备、生物医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推动下,江苏产研院正编织起一张引领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巨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科技体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产研院成功探索出“一所两制”“拨投结合”等一系列创新做法,集聚一批创新研发载体,闯出一条从科技到产业的先锋之路。
科技改革走在前,在科研与产业之间搭起桥梁
不久前,由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上,江苏产研院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所长顾忠泽领衔的“人体器官芯片的构建与精准介观测量”项目荣获最高奖项。该技术可构建一个“数字生命模型”系统,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的反应,替代动物、人体实验,缩短药物、医疗器械研发时间,目前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但在几年前,该技术还是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项基础研究成果,在江苏产研院的技术对接下,东南大学和苏州高新区共同设立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将这项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升级成“颠覆性”的科技产品。
“如果把科研成果比作种子,产业化就是让种子发育、成长、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被称为‘达尔文之海’的鸿沟,形容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遭遇的瓶颈。为打通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通道,我们就要探索种好一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江苏产研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介绍。
“这块‘试验田’首要目标是集聚专业研究所和重大集成创新平台。”刘庆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江苏产研院主营业务之一就是集聚创新科技力量搭建科研与产业间的桥梁,建设全新体制的专业研究所。“传统的研究所开门两件事: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刘庆坦言,但加入江苏产研院的72家研究所,却没有这样的待遇,而是完全让市场评价。“简单来说,考核的核心指标就是专业研究所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到底能从市场上得到多少收入。”
“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试边干!”刘庆说,江苏产研院创新提出与各类产学研主体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一所两制”“合同科研”等改革举措,力求科研“顶天”、服务“立地”。在“一所两制”运行模式下,江苏产研院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膜科学技术研究所,包含高校、公司两套人马,高校一组抓科研,公司一组盯市场,各司其职,其研发的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江苏产研院还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团队面向全球招聘,不设行政级别……这种“既非政府机构又非事业单位,既非高校院所也非成果转化中心”的模式,也被业内戏称为“四不像”。
“企业的需求也是我们的关注对象。”刘庆介绍,江苏产研院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创新中心,帮助企业梳理技术路线图,征集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再通过研发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企业寻求解决方案。2019年,江苏产研院与江苏省金海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精准对接全球顶尖研发公司苏科思,两者“相见恨晚”,很快便达成研发经费800万元的合作,突破了第一代数字振镜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
目前,江苏产研院已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建设专业研究所72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200多项,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省内20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成功解决技术需求400余项,合同总额超过11亿元。
培育系列新机制,引资金“活水”为项目“护航”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摔得“粉身碎骨”。如何统筹协调科技、财政资源,保护科研成果这类“易碎品”安全落地?江苏产研院在建立新机构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有潜力、有实力的项目创新采用“拨投结合”等新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探索‘拨投结合’模式,就是要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护航。”刘庆说,“拨投结合”就是依托财政资金支持,先以科技项目立项拨发资金,帮助团队承担早期研发风险,在项目进展到可以进行市场融资时,再将前期的项目资金按市场价格调整为投资。目前该模式已支持了约50个重大项目,其中有10多个项目已经得到了社会资本的下一轮认可。
“早期创业的时候,市场资金几乎处于失灵状态。”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的苏州汉骅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义倥告诉记者,公司早期需要较多硬件投入,但当时的市场资金由于种种原因迟迟进不来,这时“拨投结合”模式为其解了燃眉之急。目前,汉骅半导体已在苏州工业园区核心区域建成约2万平方米厂区。
此外,江苏产研院还培育出“揭榜挂帅”“团队控股”“集萃研究生”等一系列创新机制,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系列改革举措,初步建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扩大改革“试验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
今年8月,工信部公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入围名单,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高频陡脉冲脑胶质瘤治疗系统”项目入围,而苏州博思得正是由江苏产研院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的企业。该项目采用了由江苏产研院创新提出的联合攻关模式,进一步加大科研力量协同力度。
“明年是江苏产研院成立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江苏产研院从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成长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田’。”刘庆说,江苏产研院的体制机制创新要走出省门,将“三省一市”在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转变成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整体优势,探索建立一体化高效管理运行模式,集聚全球创新力量,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以点带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长三角地区成为全球产业高地的进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扮演创新核心引擎的角色。”刘庆说,“期望‘十四五’末,我们的产业技术研发载体超过100家,研发人员规模超过5万人,和海内外各100家顶级高校研发机构、长三角地区1000家以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1万人。希望每年关键技术解决方案能够超过1000项,每年延伸孵化的企业能够超过1000家,江苏产研院将向体制机制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