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互联网云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施分级诊疗,大病进医院,小病和康复回社区,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打造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提高危急重病救治成功率……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记者来到江苏医改试点市常州、苏州、张家港进行采访,感受百姓看病就医的巨大变化。
“影像云”平台,患者可空着手来看病
前不久,家住常州市金坛区的王女士因为头昏和视物模糊就医,金坛人民医院CT、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其病情比较严重——脑子里长了个瘤子,建议她到常州市大医院手术治疗。
11月4日一早,王女士就和家人来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但由于走得匆忙,到了常州才想起原先做的CT、核磁共振片子都忘记带了。她正心怀忐忑时,只见专家直接从电脑里调出了她在金坛人民医院做的所有检查资料,并告诉她直接可以根据这个片子进行手术,不需要重复做核磁共振、CT片子等检查了。同时,让王女士安心的是,这里还有“预住院”模式,手术前必要的检验检查在门诊就可以完成。11月8日王女士按照商定的时间顺利入院,次日就接受了经鼻的垂体瘤微创切除术,术后5天平安出院回家。
原来,王女士所有检查资料已经被输入“影像云”平台了。据介绍,去年5月,江苏省卫健委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影像平台建设试点,目前共有8个市(南京、徐州、苏州、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宿迁)125家医疗机构纳入试点范围。“影像云”平台的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质控、统一调阅、统一互认、统一开发使用,检查结果医疗机构互认。
“有了‘影像云’平台好处多多。首先,患者就医更便捷,甚至可以‘空’着手来看病,而不必像过去到医院要带着病历、CT片、磁共振等一堆资料。”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琰介绍,其次,减轻了医药费用负担,提升了诊断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了病人满意度。“我们从去年初起,就取消了打印实体胶片,病人可在手机或电脑上查看自己CT片、磁共振检查结果。全年仅此一项,就少打印了21万张胶片,约节省患者费用500万元。”
刘琰表示,“影像云”平台可以助力卫生健康部门实现智慧化的监管,对医疗机构开展影像检查的监管工作更加精细、实时、高效。此外,影像平台将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汇聚起来,也为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医学科研、医药产业发展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据江苏省卫健委体改处处长刘益兵介绍,“影像云”平台是江苏省加快智慧健康体系建设的一个方面。目前江苏省已经初步建成全省统一医疗卫生数据交换网络,形成省数据中心与设区市、县(市、区)、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并广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自2019年8月首批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全省建有互联网医院139家,准入执业人员2.5万名,累计服务量(开展在线复诊、医疗服务咨询等)253万人次,开具在线处方89.3万张。
上车即入院,“五大中心”抢救生命分秒必争
“您好!我是120,车内接到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怀疑脑卒中,请做好抢救准备……”“收到,请把病人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发来!”这一问一答的场景,是近日苏州120急救车上医护人员与苏大附一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对话。
当天早上,患者陈女士的家人怎么也叫不醒她,并发现她口角歪斜,于是马上拨打了120。20分钟后,陈女士被送进苏大附一院急诊室。检查发现她大脑内一根动脉血管被完全堵塞,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迅速为她采取了溶栓、取栓等急救措施,术后陈女士生命体征平稳、得救了。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陈女士,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是大病初愈。该院神经内科主任蔡秀英医师告诉记者,脑卒中抢救大脑必须分秒必争。由于120在路上就将陈女士相关生命信息提供给了医院,病人“上车即入院”,为医院及时抢救节省了宝贵时间。陈女士治疗及时,因此恢复得很快,从入院到能下床走路还不到一周时间。目前她正在接受康复训练,预计很快就可回家。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等具有起病急、病(伤)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为此,近年来,江苏省探索加强胸痛、创伤、卒中、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工作,以中心大医院为龙头、以基层医院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立起了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高速公路”。
这些“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为老百姓打造了一艘规范救治的“诺亚方舟”和一张保障生命安全的“救命网”。
据介绍,目前,江苏全省已建成省级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各7家、孕产妇救治中心16家、新生儿救治中心14家,建成区域级胸痛救治中心9家、创伤救治中心9家、卒中救治中心6家;各市建成市级胸痛救治中心57家、卒中救治中心62家、创伤救治中心60家、孕产妇救治中心24家、新生儿救治中心24家。依靠救治中心的建设,有效节省抢救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
提升基层能力,九成疾病解决在县域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水平, “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前不久,家住张家港市晨阳镇刘女士12岁的儿子,被电动车撞骨折后,被送到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仅用了一周,孩子就出院了。刘女士说,孩子骨折这么大的手术过去肯定得去苏州大医院就诊,如今在家门口也能做手术了,又方便又快捷。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嵘说,他们院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专家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经常邀请他们在网上会诊、授课等,并与苏州大医院建立起医联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与此同时,正在张家港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5岁肝癌患者包大爷告诉记者,他是2013年体检时查出肝癌的,过去要到苏州大医院去化疗,而现在就在家门口也能进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方便、省事,还节省不少费用。
“医改的目标是让老百姓看上病、便宜看病、看好病,而提高看病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张家港市卫健委主任於海良说,近年来张家港市大力营造引才、留才的软环境,积极开展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过去老百姓通常要到北京、上海就诊的肿瘤、心脏病、小儿疾病等,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诊,县域内就诊率超过九成多。为此,2021年张家港市被评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
据刘益兵介绍,目前,江苏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县域内就诊率分别达68.75%、93.94%,较2017年提高14.5、7.64个百分点。全省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达69.73%、70.59%,同比提高4.84、4.97个百分点;98%的县区实现健康档案向签约居民开放。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有医联体683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102个、县域医共体141个、专科联盟337个、远程协作网170个。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