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好了!顺利履行!”12月1日,杭城初雪,浙江法院首例购买碳汇判决顺利履行。
今年6月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某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当庭宣判被告王某某赔偿生态损失费用共计人民币35187元,并公开赔礼道歉。与以往不同的是,判决中明确写明,这35187元需用于购买“碳汇”。
这是浙江省首例在主文中明确要求购买“碳汇”的判决。
“碳汇”到底在哪里买?向谁买?怎么买?能买多少?本案能顺利履行么?法院在办案时也曾纠结……
对于滥伐林木行为所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传统上会判令被告赔偿金钱、补植复绿等,但若单纯判决赔偿一定数额金钱,后续如何监管、使用一直缺乏有效配套机制。若判决补植复绿,考虑到本案被告仅砍伐了杉木而保留了其它已经长成的树木,如果原地补植,因光照等问题,势必影响新苗存活率。
林木破坏现场
传统裁判方式履行困难,本案判决需创新思维。
可否通过购买“碳汇”来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本案审理过程中,浙江省尚无碳汇交易渠道,国内虽有碳汇交易渠道但也仍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本省生态损失赔偿金额能否用于购买外省碳汇,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法院合议庭多方了解后得知,本案审理期间,浙江省正在建设林业碳汇交易渠道,并有望年内落地,省内也有不少“造碳”项目,新增碳汇可用于交易。确定了判决的可履行性后,合议庭确定了裁判方向。最终,法院在环境资源技术调查官的辅助下,完成生态价值损失的精准核算认定,作出了上述判决。
判决作出后,经多方努力,“生态损害赔偿”被列入《浙江省用于大型活动(会议)碳中和的碳普惠减排量管理办法(试行)》(参照)适用范围。
12月1日,由浙江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的浙江省首批浙林碳汇项目减排量开发交易暨浙江省碳普惠减排量登记备案系统上线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本案公益诉讼起诉人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正式代签约购碳352吨。这意味着本案关于购买碳汇的判项顺利履行。
会上,浙江省林业局、省检察院、省高院等7个省级部门共同发起《践行双碳战略 开发利用林业碳汇 助力山区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倡议》。本次所购买的是浙江省首批经核证的碳普惠(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这也意味着本案真正完成了碳汇购买。
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执行局局长毛煜焕说,“本案是浙江首例购买碳汇判决,在判决主文中明确写明被告支付的生态损害赔偿款需用于购买碳汇,展示了法院主动将助力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工作中的鲜明态度。本案审理过程中,在确定皆伐杉木林所造成生态损失时,依据实情,仅选择了固碳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3项生态指标进行核算,森林嬉戏、森林康养等指标则不纳入核算。经重点实验室评估,在技术调查官的辅助下,完成生态损害金额的科学审查认定,也体现了法院守正创新、公正司法的鲜明底色,期待日后可以借助浙江省碳汇交易渠道,让司法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发挥更大作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什么是碳汇?
2021年是碳中和的元年,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密集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减碳”承诺。作为碳中和重要的支撑元素,“碳汇”具有多重效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相关规定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
林业碳汇如何交易?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国家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即我国境内可再生资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效果进行量化核证,抵消其不超过5%的经核查排放量(1单位CCER可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2022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20条肯定了当事人以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