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发挥家风家训在基层治理中的德治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11 19:27:28 来源:中国报道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能够约束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文化,是家庭伦理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乡村弘扬培育优秀家风家训,以优秀家风家训带动形成良好村风世风,为推进“以德治村”的乡村治理营造浓郁的氛围。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基层治理中的德治作用,应把家风家训建设作为推进德治乡村,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一、家风家训在基层治理中的德治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纯;家风正,则社会风气正。家风家训是基层治理中德治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基层治理中德治的价值基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家风对家庭成员的社会行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约束力,良好家风旨在使家庭成员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家风常常通过家规、家训等载体,从修行、励志、为学等方面对家庭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行规范。

家风家训对推进乡村(镇)治理十分重要,应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镇)治理中德治的独特作用。一是加强乡村(镇)家庭文明建设,树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正面典型,开展优秀家庭家教家风的评比并举办优秀家庭家教家风的报告会、交流会、图片展等形式,利用媒体进行优秀典型的宣传。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开展书香家庭、学习家庭等乡村(镇)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乡村(镇)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在乡村(镇)组织邻里文化、亲子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围绕乡村(镇)振兴、扶老助残、便民服务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乡村(镇)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二是提升乡村(镇)家庭教育质量。通过主题宣讲、文化礼堂等方式,推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大众化。在乡村(镇)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乡村(镇)家庭、乡村(镇)学校、乡村(镇)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新格局。三是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特别要重视发掘本地区独有的家风文化。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培育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家风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拓展优良家风传播渠道,让优良家风成为乡村(镇)的一种生活常态。

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实现这个根本目的,必须培育良好的伦理根基,这个伦理根基取决于全体社会公民的合格性。因此,家风家训是基层治理中德治的社会基础。同时家风不仅仅作用于家庭成员,还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等社会风尚。基层矛盾纠纷常是公民核心价值观存在偏差的结果,基层治理要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须致力于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德治功能。可以说,家风家训也是基层治理中德治的价值基础。

二、家风家训的凝练、执行与监督机制

一要科学提炼家风家训。一方面,家风家训应符合法律规定,体现程序的正当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家风家训既要反映新时代精神和回应村民诉求,也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此,可以通过顺口溜等方式来概括,以便于村民理解和认同。二要强化执行家风家训。家风家训的执行者,要选择办事公道、热心农村事业的村民,例如,德高望重的老人、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等。村委会应对入围人员进行公示,必须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可。此外,家风家训的执行者,要以身作则,不能徇私,严格要求其家庭成员,为村民树立良好榜样。三要完善监督家风家训。在乡村(镇)设立监督机构,及时公布家风家训的执行状况,落实家风家训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制度,加强乡镇党委、政府、纪委等对村两委委员、家风家训监督机构成员的监督。探索开展“积分制”“星级户”评定等监督模式,对履约较好的村民给予奖励,对违约的村民给予通报、批评等处罚,形成多元监督体系。

三、加强家风家训德治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家风家训内容要守正创新体现时代特征

家风家训要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突出少年儿童品德教育关键,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团结引领广大家庭成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家风家训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顺应时代要求,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依据二十大报告精神,从根本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成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家校社有效衔接,营造全方位育人空间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中共中央纪委机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察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文明城市、文 明村镇等创建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健康公益、亲子阅读、邻里互助、厨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群众走出 "小"家、融入"大" 家,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和睦邻里、美丽乡村、平安社区建设。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相结合,聚焦"一老一小" 等家庭所需所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鼓励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利用现有阵地提供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帮助家庭解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困难。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统筹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等力量,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失独家庭等提供生活关爱、精神文化抚慰、健康检测、防诈骗、智能技术运用等服务;加大对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的保障力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期关爱活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学生课后托管等服务,形成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村(镇)委会要充分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完善领导机制,加强统筹谋划,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互融互促,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家庭美德和优秀家风。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设立社区家长学校、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实践活动,为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探索家风家训的长效机制

家庭家教是家风家训的基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格局,凝聚建设合力。要贯彻落实二十大强调的“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构建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宣传、教育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青少年工作全过程。把新时代家庭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中,体现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政策中,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要强化部门有效协同,协调联动抓家庭家教家风,注重阵地建设,探索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坚持共建共享,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合力,让更多家庭共享发展成果。

在基层治理中完善村民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结合“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宣讲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开展廉洁家风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弘扬优良传统作风,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载体。坚持将家风家训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与村民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相融合,与村干部选举任用相融合,不断拓展多渠道考核评价,增强家风文化建设实效。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镇)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村民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争当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作者:朱德飞 《丽水研究》执行主编、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资深教研员,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陆朝霞 中共莲都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浙江外国语学院“重要窗口”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