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安徽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扩大“朋友圈”——
打造活力足的“开放安徽”
开放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可或缺的“推动器”。
以开放作舟,与时代同行。安徽省坚定不移走好对外开放之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2022年以来,全省外贸快速增长、韧性不断增强,外资企稳回升、结构持续优化。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1月1日,慕晨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韩国兴科威移动举行签约仪式,签订总价值6000万美元的外贸合同。
去年12月25日,安徽省商务厅组团包机赴日韩抢订单,慕晨国际是其中一员。“政府搭台,帮助企业抢订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这次出来收获颇丰,今后,我们还会更多地‘走出去’,深耕海外市场。”慕晨国际出访团代表徐美玉说。
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安徽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提升外贸规模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不断推进外贸发展迈向中高端。
2022年前11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7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出口4294.5亿元,增长17.1%;进口2575.5亿元,增长0.02%。
贸易主体更加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过半。2022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690.5亿元,增长16.7%,占比53.7%,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汽车、太阳能电池出口大幅增长,2022年前11个月,笔记本电脑、汽车和太阳能电池分别出口425.5亿元、287.5亿元和219.7亿元,分别增长32.7%、99.6%和59.5%。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迅速壮大,市场采购贸易初显成效,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业态逐步发展,为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了新动力。2022年前11个月,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69.4亿元,同比增长41%。
如今,不仅是皖货通江达海、买卖全球,一大批皖企“走出去”开疆拓土,安徽还日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2022年前11个月,安徽省实际使用外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实际对外投资15.5亿美元,增长8%,增幅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5.6亿美元,同比增长78%。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优,则市场活力强;营商环境好,则发展后劲足。
1月初,在泾县宏顺木业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将刚刚打包好的木屏风装箱,这批价值8.4万元的木屏风即将装车发往日本。
“受疫情影响,公司近两年的出口额下滑,但在海关的帮扶下,我们积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辟泰国、马来西亚等RCEP区域市场。”泾县宏顺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敏表示,此次出口木屏风到日本是一个好的开端,下一步还有一个货值约500万元的订单,“得益于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我们对下一步发展信心十足。”
八百里皖江奔流到海,开放的跫音铿锵坚定。据统计,合肥海关2022年累计签发RCEP出口原产地证书7102份,涉及出口货值32.94亿元,预计可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1.02亿元。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千方百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以来,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监管方式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通关效率,助力安徽外贸保稳提质。
“为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业态贸易方式叠加发展,助推市场采购模式从线下向线上迈进,我们采用远程连线、监管互助等方式加强事前监管,通过市场采购通关一体化省内组货模式将跨境电商的线上订单汇总拼箱后再以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出口,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企业货物出口订仓难问题,有力拓宽了新业态出口渠道。”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前11个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6.9亿元,同比增长164.5%。
加大信保支持,补贴滞港费、滞箱费,帮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面对疫情冲击,去年以来,安徽省出台多个稳外资稳外贸措施,包括《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强化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促进外资平稳发展。
环境更优、措施更实、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这些共同构筑起安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培育出强大后劲。
大平台大通道能级跃升
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需要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
合肥片区打造跨境电商全流程数据共享模式,提升跨境电商出口中转效率,节约中转时间24小时、年节约资金成本约500万元;芜湖片区推动贸易智慧化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功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着眼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了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
2022年前11个月,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1710.6亿元,同比增长29.4%,高于全省增速19.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49.2亿元,增长32.8%;进口561.4亿元,增长23%。“安徽自贸号”这艘巨轮正扬帆起航,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
大开放,不仅需要大平台的支撑,还需要大通道的牵引。作为一个内陆型省份,如何通江达海?安徽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路子。
1月3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启运,将经二连浩特口岸发运至欧洲。此趟列车共发运110标箱,货重280吨,主要货物为冷柜、电冰箱等,全部为安徽本地货物。
“中欧班列辐射地域广,综合运输承载量、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等因素,较海运、空运有优势。不断加大的班列开行密度和新增线路,帮助我们保住了订单,稳住了市场预期。”安徽众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理崔伟说。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形势,安徽开放通道加快拓展、开放平台加快构建。2022年,合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全年共开行768列,同比增长15%;开行线路不断丰富,新增2个国家28个国际站点城市,累计覆盖18个国家、90个国际站点城市。
港口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去年,安庆电厂综合码头实现装卸煤炭全程智能化、无人化,“安庆港—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在安庆正式落地;在芜湖港朱家桥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现场,码头桥面上伫立着两座崭新的桥吊,工程主体已现,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场桥自动化无人操作,达到年15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海纳百川,并蓄前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安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出时代最强音。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