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农文旅融合发展,北仑大碶谱写“村美民富游人欢”共富曲

发布时间:2023-01-12 08:41: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叶渭红 报道 通讯员 陈烨)在初春时节,粉白色的樱花一团团一簇簇,在和鸽村绵延成200多米的花海;在蝉鸣盛夏,乡村夜游经济被点燃,杨岙村里的瓜果音乐节连开三晚,助农增收超15万元;在丰收深秋,乘轨道交通1号线途径邬隘站,风吹麦浪,千亩晚稻让城市繁华与田园风光快速切换;在寒冷冬季,深红绛紫的桑葚挂满枝头,引种的台湾四季桑果克服“水土不服”,吸引一拨又一拨的食客……

在北仑大碶,你能看见都市的热闹,也能体验“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惬意,更能在走走停停间觅得“村美民富游人欢”的小确幸。

站在新年开端,回望2022年,按下农文旅融合发展“快进键”的北仑大碶,正在通过文化加码、科技赋能,为共富、振兴之路绘新景。

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为农业产业注活力

农文旅融合,可不是农业、文化、旅游的简单相加,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做创新。而创新,在于形态创新,更在于最基础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是农业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的根本。

在新品种引种探索方面,大碶街道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2022年,葡萄界的“新贵”——“妮娜皇后”,以及一年双收的台湾四季桑果为当地引客、留客。

“妮娜皇后”为四倍体欧美杂交品种,说它“新贵”,一点不夸张,一斤至少百元。由于技术要求高,在宁波,愿意挑战难度的种植户非常少,也因此产量极低。在大碶,“妮娜皇后”的种植基地在清泰水果研究所(青泰园),当地冠名“青泰佳妮”。

区别于常见的绿色、紫色,这款葡萄色泽似红宝石,如果手剥,果肉不易脱皮,但口感细腻、硬脆,无核,风味浓郁独特。据悉,该品种在中国种植已有好几年,但全国各地的种植情况并不理想,至今未实现量产,主要原因是对土壤、肥料、温度、光照的要求相对特殊,上色是种植成效的主要体现。上不了色,意味糖度上不去。

青泰园于2021年小规模试种,为成功上色,不仅对土壤和有机肥料做了改良,每个种植片区还运用不同的技术种植手段。除此之外,硬件设备也很讲究,包括滴管系统、喷灌系统、高压雾化打药系统等。2022年,该品种成功上色,大棚中心区的葡萄平均糖度更是超过22度。

葡萄界的“新贵”有人捧场,冬季“反季”上市的桑葚更是让好这口的“吃货”扎堆而来。2022年11月,嘉溪农业桑果园里,深红绛紫的桑葚挂满枝头。该品种是于2019年福建引进的台湾四季桑果,一年结果两次。从引种第一年的6亩地到如今的17亩地,果园里,台湾四季桑果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因该品种稀少且质优,并不愁卖,一斤60元,以散客现场采摘为主。

对农户来说,在新品种引进种植方面,离不开大碶街道持续给予的支持和帮扶。据了解,大碶街道注重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扶持特色水果主产地,突出种植工技能培训和农产品检验,在保障现代农业的质量水平、安全的同时,加快产品创新发展步伐,以此为当地农业产业注入新活力,促进更快、更好发展。

搭乘“网红”经济快车在稻田里“做加法”

路旁是七彩护栏和灯杆,一条木栈道延伸至田间地头。农田里,Q版稻草人"舞动"身姿。远眺,两米多高的立体字造型——“大碶米袋子",正无声宣示这片土地的属性。

在北仑大碶莘峰村,329国道与沿山公路交叉口,千亩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8月,微风徐徐,水稻秧苗随风摇摆;11月,稻浪翻滚,满目金黄。一年两季的水稻种植,加上“网红”打卡地的建设,让这里交织出一幅美丽生动的田园画卷。

2022年,大碶粮食种植双丰收。全域种植早稻1274亩,相比2021年增加30%,是近年来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单季晚稻种植面积1035亩,每亩产量约500公斤,相比2021年每亩增产25公斤。

守住“米袋子”,鼓起“钱袋子”。2022年,自然条件给力,前期病虫害少,后期高温少雨,结实率高,同时,近几年外围技术加持,也成为粮食逐年增产的原因之一。通过着力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大碶在农机购置补贴累加、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上予以扶持。针对机耕道‘窄、差、无’,农机‘下地难’等问题,还进行连片规划,改造加固水源工程,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助力全程机械化耕种。

当然,在稻田里“做加法”,加的不只有技术,还有“网红经济”。2022年,大碶率先在莘峰村这片稻田探索“一田两用”,通过打造多点位的休闲景观,与就近果蔬采摘基地串点成线,让游客拥有更多的打卡点,让他们多停留,多品,多赏,在乡间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文化搭台,瓜果“唱戏”,融合共探共富路径

春有草莓、樱桃,夏有杨梅、西瓜、桃子,秋有猕猴桃、珍珠李,冬有沙糖橘、红美人等。在北仑大碶,沿秀美山川精品线,有嘉溪村、杨岙村、共同村等3A级景区村庄,有山地休闲的慢生活体验,更有品不完的特色农产品。

以节造势,文化搭台,瓜果“唱戏”,不负美景,不负“甜蜜”。在这里,农文旅深度融合下,一场场可采、可品、可观、可游、可体验的盛宴,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的内涵。

群山翠岭间,沉甸甸的杨梅挂满树梢,凝翠流丹,闪红烁紫,不少游客穿梭其中,品尝美味。另一边,来自横山、金家、牌门经济合作社的十几名农户代表拿着自家种植的精品杨梅,参与“杨梅王”评比大赛。这是2022年6月18日,第二届大碶街道秀美山川杨梅节开幕式上的一幕幕。

大碶街道种植杨梅有40多年历史,近几年通过农业专家送“田间课堂”、建立农业教育服务线上平台、推出杨梅预售团购等举措,持续加大对梅农科技种梅的扶持力度。

技术“傍身”,产量、品质双提升,而为了打响知名度,拓宽销路,杨梅节应运而生。从“梅王争霸”到亲子游戏,再到上山采摘,与粉丝直播互动,以“梅”为媒,口碑发酵,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品到大碶质量上乘的荸荠种杨梅,还在果园之旅中享尽田园野趣。

你唱罢来我登场。2022年7月21日晚,杨岙村文化礼堂外灯光璀璨,连开三晚的瓜果音乐节点燃了乡村夜游经济,不仅让这个小村庄迎来前所未有的人气,还助农增收超15万元。傍晚,暑气渐散,闻讯而来的游客们伴着山间习习凉风,收获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现场,几十个摊位一字排开,有农户们新鲜采摘的水蜜桃、梨、西瓜等应季水果,有"塔峙大阿嫂"系列的桂花糕点,有烧烤、龙虾、特色小吃及非遗体验。

穿插在瓜果音乐节上的比赛、互动环节,更是满足游客们多样化的游玩体验需求。"吃瓜大赛"上,两人一组,蒙眼配合吃瓜,哨声一响,"脸吃西瓜"的疯狂模式引得全场爆笑。

整合乡村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大碶街道以节庆带人气,推动产销对接,让特色农产品有了集体“出圈”的可能,更以此刺激文旅消费,促进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