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红船”之歌 嘉兴市南湖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掠影

发布时间:2023-05-19 17:48:3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毛立波 报道)嘉兴南湖,一百多年前一条“红船”从这里扬帆起航。如今,“红船精神”激励下的南湖人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不断激发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成功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

这是一条嘉兴南湖上的小船,它的名字叫:“红船”!

一百多年前,这条“红船”,带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

每次到嘉兴南湖,看到这条“红船”都会心潮澎湃,产生一种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事实上,“红船精神”早已融入到人们特别是嘉兴南湖人的血脉中,时时激励着南湖人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奉献。也就是南湖区人常说的“硬核鏖战的锐气、迎难而上的担当”“干事创业的壮志豪情,专注创新的执着拼劲,逆势突围的果敢闯劲”。

正是“红船精神”的激励,奋发图强的南湖人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大机遇,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不断激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

熠熠生辉的主导产业

嘉兴南湖区是距今7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发源地,是自古以来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而走进南湖区,你不仅能感受到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更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气息。

是的,南湖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着惊艳的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南湖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2%,高于全省年均增速4.4个百分点,居全省工业大县前列;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19.4%,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4.1%;“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9.93,稳居全省一类地区。

2022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弱、国内供给成本波动,叠加疫情冲击、电力保供形势严峻及诸多超预期变量,南湖区依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71.41亿元,同比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227.69亿元,同比增长4.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63.79亿元,同比增长4.3%;规上工业利润总额79.29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出口总额336.10亿元、同比增长24.3%。

目前,南湖区已累计有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4家、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隐形冠军”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93家。

南湖区经信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波介绍:“南湖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红船精神”“八八战略”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三大主导产业。”

他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即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是南湖区重点打造的“首位”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软件及数据服务产业、未来信息产业等,以高标准打造“湾区智芯”为目标。

南湖区的微电子产业,主要发挥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平台作用,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打造“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积极嵌入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闻泰科技公司、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进入世界前10名的IGBT模块供应商嘉兴斯达半导体公司,是南湖区的微电子产业的重量级龙头企业。

智能终端产业,主要布局可穿戴智能终端产品领域,加强智能终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关联产业融合创新。代表性企业有全球领先的集成光电子器件供应商博创科技公司、南湖区首家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的昱能科技公司等。其中,昱能科技荣登PVBL 2022“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并斩获PVBL 2022“全球光伏科技创新奖”。

软件及数据服务产业,深化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基地、省装备电子(软件)产业基地等省级试点示范建设,主要面向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2022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上,南湖区有5家平台入围,入围数量居全市第一。

未来信息产业,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及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以柔性电子产业园为主平台。

2022年,南湖区累计创建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14家,新增省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3.79亿元,同比增长4.3%。

列为南湖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智能装备产业,依托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园,重点发展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化精密元器件、汽车智能化配件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努力形成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垂直化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体系。目前,园区内已集聚了加西贝拉压缩机公司、亚特电器公司、赛克思液压科技公司等一大批智能装备制造企业。2022年,全区智能装备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8.14亿元。

同为南湖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命健康产业,则依托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园,重点发展智能(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生命健康产业。目前已集聚微创医疗科技公司、凯实生物科技公司、雅康博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企业,并引进亚瑟医药高端制剂研发及产业化、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等两个百亿制药项目,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全产业链,高标准建设“生命绿谷”。2022年,全区生命健康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2.31亿元。

加快发展中熠熠生辉的三大主导产业,不断为南湖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成为南湖区制造业的“强支柱”。

“腾笼+筑巢”中蝶变提质

全力开展实施“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盘活资源”攻坚行动,是嘉兴市南湖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2年,南湖区围绕产业结构转型重塑主线,累计整治企业204家,完成市任务的170.09%,腾退低效用地3230.44亩,完成市任务的146.8%。

“‘腾’不是目的,置换‘高精尖’项目才是关键。”南湖区经信商务局局长马波说。

为从低效用地里盘出资源利用新效力,南湖区在推动低效用地连片腾退、大片腾退的同时,高水平推进双高产业园、星级小微园建设,高效率引进优质产业项目、绿色发展项目,不断推动制造业发展绿色化、空间布局集约化、要素使用高效化、产业发展集群化。

南湖区“腾笼+筑巢”的成效是喜人的:

在5月4日由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的《2022年度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评价激励名单》中,嘉兴南湖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6个“第一档激励县(市、区)”之一。这是南湖区继2021年度后再次入围全省考核评价激励名单,累计获得3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那么,南湖区是如何有效实施“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盘活资源”的提质和提升行动的呢?

据介绍,南湖区的具体做法,一是靠“123”推进体系,也就是谋定一套方案,其中《南湖区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总方案;组建“腾笼换鸟”联挂专班、指导专班等两个服务专班;建立动员部署到企业、区镇联动进企业、督查销号看企业等三项落地机制。二是在“三大专项”行动中用“三个招式”推进“腾笼退低”,“三个梯队”推进“平台筑巢”,“三个环节”推进“产业提质”。

马波局长介绍说,这“三个招式”,一是“腾”“提”联动推进“高耗低效全域治理”,二是精准划定“大片”区块,三是靶向锁定连片退低地块。全区以“一镇一重点片区”模式确定6大地块,集中力量攻坚大片腾退,腾出空间均需达百亩以上且连片成块,2022年以来腾出单块50亩及以上1529.47 亩;同时,联动灵活运用兼并重组、企业抱团、集中更新等退低改造措施。

“三个梯队”推进“平台筑巢”,指的是以“一体两翼”格局推进产业平台建设。一是打造战略平台,建设生命健康微电子和智能装备制造两大“双高”生态产业园,加快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二是提升基础平台,以“一园一主导产业”“一园一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提升一批小微企业园。三是延展支撑平台,推进基金小镇高端产业园、中航信云数据中心产业园、软件产业“一心双园”等一批特色园“高品质”筑巢,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个环节”推进“产业提质”,也就是围绕微电子、生命医药产业链,以“产业+创新”双联动发展。一是招大引强提升产业链韧性,深化产业链招商,举办重大产业项目“云签约”、重点项目“一月一签约”等活动。二是协同创新激发产业群动能,创新平台不断聚合发力。三是梯度培育强化产业链主体,强“院企科创”协同、强企业梯队生态。

像南湖区新丰镇,累计谋划实施15个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新增标准厂房面积10.8万平方米。在新竹路沿线片区,2022年改造近20亩低效用地、拓展厂房3万平方米,新实施年产100万件5G微波天线罩、200万平方米3C电子屏缓冲膜等项目,量产后将实现该片区年产值翻番。该片区另一家亿元企业全友标准件公司以兼并重组方式新增约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实施年产32000吨高档家具标准件、5000吨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

在蝶变中提质和提升,对于南湖区来说无疑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程。

为支持工业用地盘活、工业企业整治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南湖区新出台的《2023年南湖区“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政策保障措施。

记者从南湖区经信商务局获悉,南湖区2023年的目标是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200家,腾出低效工业用地2500亩,其中单块占地50亩以上地块占比50%以上、200亩以上标志性地块3个;盘活低效厂房10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成小微企业园6个、新建(改、扩)小微企业园厂房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入园企业100家。

点燃创新策源最强引擎

“创新”一直是南湖区最鲜明的标签。

在南湖人眼里,南湖要奋进,唯有靠创新,才能保持领跑的先发优势、扭转跟跑的短板劣势;唯有靠创新,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布局未来的新赛道;唯有靠创新,才能找到不竭的动力源、满足群众的新期待!

正是基于此,南湖区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牢牢把握“创新深化”中,作出了建设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两大主平台”的决策部署,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等各方面强的高质量发展通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产业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正是基于此,南湖区持续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区”榜单,成为全省仅有的4家省级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试点之一,更一举获得浙江省首次颁发的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

马波局长说,南湖区新打造“两大主平台”之一的“亚太路科创带”,是产、城、人融合创新区域。这里基础扎实、要素集聚,以湘家荡科创湖区、南湖高新区、梅花洲科创新城为支点,北南贯通16.8公里,涉及湘家荡、大桥、东栅、凤桥、余新、新丰等重要工业基地,规划沿线两侧约21平方公里,辐射区约48.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物工程等未来产业。

为点燃创新策源的最强引擎,南湖区积极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高能级科研院所,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清华柔电院、南湖交科院等为引领,围绕“牵一发动全身”的底层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努力催生“塔尖重器”;锚定创新与产业的衔接枢纽定位,加快清华柔电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新兴产业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等迭代升级,在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细分赛道提供技术支撑,做大做强“研究院经济”。努力建设紧贴市场的一流企业技术创新载体,以省、市级企业研究院为依托,使创新更加面向市场、产业发展更加依靠自主创新。

2022年,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嘉兴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南湖研究院和南湖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共引进8个院士团队。全区累计引进合作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顶尖人才83名,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390名。

创新路上,南湖区不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全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马波局长介绍,近年来,南湖区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强化供应链、创新链、资源链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生态;积极支持领军科技企业与创新平台、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协作攻关一批产业契合度高、企业发展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环节,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积极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流程创新链,加快南湖青创城、海创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努力实现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2022年,南湖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和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达到97.65%和91.67%,居全市第一和第二位。

与此同时,南湖区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培育新的“引爆点”和“增长极”;加西贝拉、斯达半导体、天通精电、凯乐士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创新团队,不断深化院、企协作攻关前沿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一批链主企业积极组建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不断形成产业链创新生态圈。2022年,南湖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列全市第一,创历史新高;区科技进步指数位居全省第八、全市第一。

有人把南湖区的创新发展概括为六大原则: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域创新、全程创新、全量创新、全速创新。

在南湖区完全可以感受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营造宽容审慎的试错空间,让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已成为南湖创新最生动的写照。

当年的中国革命启航地,如今的科技创新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宜居宜业的生态区和共享发展的示范区,嘉兴南湖以稳键的步伐,在不断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原文刊载于《经贸实践》杂志2023年第5期)

责任编辑:马玉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