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治水“浙十年” | 临海:绿水逶迤去 清流绕古城

发布时间:2023-06-02 16:19:0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綦锦阳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色发展理念化作生动的实践。

回眸非凡十年,看见的是临海以“五水共治”起笔,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清澈”底色,徐徐绘就了“一湾清水绕古城”的生态新画卷。

自2013年底浙江吹响“五水共治”号角以来,临海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台州市委总体部署,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势推进“五水共治”。三次入选全国“两山”指数发展成果百强县,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三次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碧水行动”

一湾清水绕古城,是无数临海人最美的记忆。步上时代的快车道,临海也曾面临过“以生态换发展”的困境。

流经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医化园区的杜下浦河,沿河两侧建有华南化工,海神制药等9家医化企业。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多重因素影响,原本水清岸美的镇级河流,一度成为了鱼虾绝迹的“黑臭河”。2019年,一场“拯救杜下浦河”的“碧水行动”拉开了序幕。

临海集结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专班工作组,聘请省级专业环保机构的35名专家,对沿河企业进行3-5天的全方位排查,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把好源头废水浓度“第一关”。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着力点,投资6.9亿元,谋划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杜下浦河清淤等7个项目,精准切断污染路径。根据地下水流场及污染状况,布点建设1500余个地下水监测井,266个地下水置换池,搭建地下水监测网络。经过2年的系统整治,杜下浦河脱胎换骨,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两岸杨柳依依,鱼虾不时跃出水面。

治理污水,道阻且长。杜下浦河的“净身之旅”折射出的是临海在面临“要生态”还是“要发展”抉择时,壮士断腕的勇气与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

——“一河一策”向“黑臭河”全面开刀,清三河行动势如破竹。整治排污口2300个、清理河道(河塘)2030.5公里、清运垃圾及淤泥1.85万吨......与日更新的数据不断擦亮城市生态底气。

——剿劣工作全域铺开,污水治理捷报频传。1056处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消劣任务、城区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排水管网智慧化管理平台建成......每一次的项目完工,都进一步夯实了古城因水而美、依水而兴的基石。

——全民化身“治水达人”,治水行动有声有色。“线上+线下”联合宣传、治水队伍遍地开花......“水秀临海”竖起城市新品牌。

“一号工程”

位于古城街道的水磨坑,山清水秀,是闹市中难得的一处“桃花源”。但是多年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却饱受洪涝灾害的侵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6年,临海将洪池区块排洪应急工程列为应急工程项目,在全市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改善水环境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经过一年多的前期规划,2017年4月12日,该工程隧洞出口段破土动工。该工程概算总投资1.28亿元,是临海第一个水利EPC项目。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达到24小时最大降雨当天排出。按照每秒72.3立方米的强排能力测算,洪池区块排洪应急工程12个小时能排干一个灵湖,是名副其实的排涝“神器”。2022年5月,该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开启了全面发挥效益的新阶段。

近年来,临海坚持把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疏”“堵”“蓄”多措并举,不断刷新主城区防洪能力。灵江治理(临海段)和望江门大桥改造工程,推动灵江干流城区段行洪能力进一步提升。古城墙段防洪能力提升和巾山村段防洪堤工程,逐步完善灵江两岸防洪闭合圈。方溪水库和3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断增强灵江流域上游防洪能力。

——“上截”“下排”,双管齐下,让“临海易涝”成为远去的记忆。截至目前,北固山截洪工程、老城区主箱涵整治提升和城区道路积水点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外排工程、大庆河整治、洛河整治工程,打通东方大道南北排涝通道;东部平原排涝工程(一期),全面打开东部区块出海口门。

——“海边长城”筑牢安居乐业根基。海塘安澜工程(桃渚、涌泉片海塘)、海塘安澜工程(南洋海塘)和海塘安澜工程(南洋涂海塘)等各项工程接连落地,全面提升(恢复)东部片区挡潮能力。

放眼古城内外,灵江城区防洪闭合圈、沿海挡潮闭合圈和三大平原排涝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临海用实打实的举措换取群众百分百的安心。

“生态共富”

成群的白鹭栖息在近海的沙渚之上,涌动的海水中随处可见的水母贝类。有着“台州小三亚”之称的白沙湾滨海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但是谁也想不到,10年前,这里却是废水、废弃物乱排放的养殖滩涂。

为了让向海图强之路越走越宽,临海根据白沙湾“一湖三山”的区位优势,大刀阔斧推进白沙湾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规划建成海岸环境优美的生态型临港新城。随后,政策处理、湖底清淤、岸线改造等各项工作如火如荼推进。2019年,台州市全面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白沙湾滨海湿地生态项目获35754万元投资。通过丰富海洋多样性,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培育适合盐碱地生长的岸线植物,恢复近岸滩涂湿地资源。同时沿着海岸线铺设2.47千米长的人工沙滩与62公顷的景观公园。人工沙滩试运行期间,节假日日游客人流量超5万人次。截至目前,白沙湾海水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标准,各类水、陆生物多达百种。

美丽生态擘画出的“共富圈”里,不仅有海边的蓝色身影,还有来自临海市各个方向的奋进脚步。

——白水洋镇、尤溪镇、汇溪镇获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因地制宜挖掘山水资源。精品民宿群依山傍水、千亩桃花迎客来,好山好水触发了乡村旅游的开关。

——清溪映月,流水绵绵。河头镇背倚十三罗溪开启了省级“美丽城镇”加速跑的文旅新篇。玻璃栈道、湿地公园、水文博物馆等新兴业态成为了“幸福河头”最具象的表现。

——黄沙溪、灵湖、大田港、义城港创成省级美丽河湖;灵湖公园入选浙江省首批“五水共治”实践窗口。水清、景美成为了发展的底牌,为城市阔步向前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后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眸过去十年,临海从“治水”走向“知水”;放眼未来,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之路仍需策马扬鞭。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有了非凡十年的披荆斩棘,“水秀临海”的美丽蓝图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张卫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