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挥毫书性情 水墨铸艺魂——走近宁波艺术界“泰斗”李羡唐先生

发布时间:2023-06-19 10:42:3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周雪华 报道 通讯员 邹大鸣)擅长画牛的李羡唐先生在牛年的春天里,给甬城市民带来了他的首个综合性展览,百余件书画佳作,完美地呈现着他艺术生涯的勤奋创作与丰硕成果。

在宁波艺术圈,羡唐先生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实力派艺术家,这不仅是对他创作成就的认同,也是对他为人处世的敬重。

与李先生虽然认识几十年了,但是要为他的作品集作序,我不敢贸然大意,我必须占有更多的资讯和材料。刚过元宵佳节,在四明书画院宁波分院的办公室里,我与羡唐先生的对话愉快而有节奏地进行着,一位有血有肉有个性的艺术名家,全方位地走进了我的心田……

李羡唐先生走上艺术创作道路,是从孩童时代受其父亲影响的。父亲在上海谋职时,就喜爱书法艺术,特别对李健先生崇拜有加,得到过李健的悉心指导,还收藏他不少作品。李健先生是民国时期一位“海派艺术家”,在沪上书法界有一定影响。

家庭的艺术熏陶,使20岁刚出头的李羡唐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此时,他渐露才情,应邀为“华光中学”“江厦补习中学”等单位写招牌、写校训,令时人刮目相看。

“艺术梦”刚刚开始,不料因父亲所谓的“历史问题”被打倒,作为右派的子女,李羡唐初中毕业,就不能再学习深造了,一心想到专业学院学美术的愿望就此落空。

1963年,心情处于低谷的李羡唐为了生活,进入到宁波一家私人运输队,干起了拉手拉车的苦力,这一干便是十多个年头。

回忆起这段坎坷往事,羡唐先生感慨万千:人遇到逆境也是一种历练,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况且大艺术家们也有类似经历,齐白石先生从小做过木匠,李苦禅先生也曾干过重体力活。

好在李羡唐一颗艺术之心不曾泯灭,他白天拉车,晚上学艺,一头扎进琢磨用笔用墨的乐趣之中。他看到奶奶床上有任伯年真迹的“床头画”,便爱不释手,反复临摹,不断体味。

拉车虽艰辛,但也拓展了他写生的能力。路上看到鸟儿、花草、农舍风景,他会默默记住,然后通过“速写”,还原在纸上。观察的方法,竟使他收效非浅,积累了成百张的写生图稿。

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李羡唐的心境逐渐平复。通过各种途径,他幸运地结识了毛翼虎、凌近仁、蒋思豫、郑玉浦、单克伦、丁乙卯、桑文磁、王守华、庄亦周、沈元魁等宁波艺术界的“大佬”们,向他们请教诗文、书画。他说,从这批前辈们身上,我得到了许多知识和技巧,终身受用呀!

李羡唐先生在艺术上的投入和用功是出了名的,每天夜深人静时分,正是他作画思考的黄金时刻,几十年如一日,从无放弃。有时,他还和友人同道发微信交流,直到对方“吃不消了,赶紧睡觉”为止。

李羡唐先生的水墨大写意作画是一门“绝技”,旁人不一定能体会到这是千辛万苦的“磨一剑”。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吴昌硕、石涛等大师的杰作中,他为之眼界大开,奠定了他学习传统,不断进取的目标要求。他坦言,艺术创作是没有直径可走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他赞同黄胄这样的说法:“我的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画也慢慢变颜色”。因此,观察生活,勤奋写生,成了他的“必修课”。为了画好甲鱼,专门叫夫人从菜场里买回最好的甲鱼,认真观察了解其特点。有时候,家里变成了小动物的“王国”,他自然成了动物园的“园长”。

2015年,李先生的本命年,他说运气不好,一起车祸竟使他腿部骨折。静养几个月稍能活动,他就依靠拐杖,走南闯北,回到了大自然中,回到了艺友们中间,几乎每周都有自己创作笔会的活动安排。

羡唐先生水墨大写意中国画的最大特点是:造型准确,笔酣墨饱,力健有锋,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命勃勃的气息,尽现其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动。

画家陈立波在谈到他老师艺术成就时说,李先生将“点线面,黑白灰”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得心应手,是当今甬上画坛不可多得的一位丹青高手。

欣赏羡唐先生的现场作画,确是一次艺术享受。无论是画马、牛、虾、蟹,还是鱼、鸟、虫、草,只见他站在铺就宣纸的画案前,停留思索片刻,旋即提笔蘸墨,起笔、运笔、收笔,短短几分钟,所画对象呼之欲出,一副作品大功告成。再细细品读,墨韵丰富,形态生动,笔笔到位,“少一笔觉欠,多一笔则余”。他说,作画如同打仗,要随时应变,灵活机动,慢了,墨要化开,影响效果。还有一个细节,无论是大画还是小品,李先生必定站着作画,没有一次见他是坐着作画的。站立,可以用足力,回旋余地大。他的画,确实是“写”出来的,是用他的“脑力”和“体力”共同完成的。

著名艺术家周退密老先生曾向李羡唐索求小品《雏鸡》一幅,并赋诗一首:“绘素当前快欲呼,神来之笔见功夫。自知难作琼琚报,一句空话谢得无。”接到赠诗墨迹后,羡唐先生异常兴奋,并步其韵,回赠一首诗:“幸遇忘年两地呼,哪来甚么笔功夫。闲时玩墨自寻乐,顺便问翁近健无。”一唱一和,一赞一谦,这也成为甬上文坛的一段佳话。

说起“自寻乐”,李先生再三表示:其写字作画,纯粹是“玩”,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院校培训,少了条条框框,任由个性发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羡唐先生是一位快乐的“玩”家。正如他在《乙酉岁末感怀》中表达的那样:“世事一场梦,浮名皆属空。丹青度寂寞,禅道自相通。”

禅道固然相通,但书画更是同源。中国画的特色,画离不开题款、落款、钤印,解决好“书画同源”,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羡唐先生深谙这个粗浅而又深奥的道理。他最敬仰的前辈就有吴昌硕先生,作为“清末海派代表性人物”,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这是吴昌硕写给潘天寿的对子,提倡趣奇、意奇、格奇、笔奇,用墨、用色、用印、书法,落款都要有境界。羡唐先生在实践中,对“融通”、“同源”,终于悟出了许多道道,他的作品,于是就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羡唐先生有两枚得意的闲章:“看看黑龊龊,弄弄白相相”和“解心焦”。他认为,喜欢书画,一开始就是玩,后来慢慢的有感觉了,想进行一下新的探索和“变法”,其实也是更高层次上的玩。

他受白石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谈艺录的启发,有意无意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彰显弘扬自己的个性特点。他画虾与常人不一样,虾头与大身,一笔下来,虾游动方向更是变化无穷,还别出心裁,画上若干“朝天虾”,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看后使人会心一笑,难以忘怀。

画家乡的带鱼是李先生的“绝活”。他观察带鱼的动态、结构、特征,认为海中游弋的带鱼背鳍是半透明的,长度也是不一般的,且带鱼的下颌比上颌更长一些。掌握这些特点后,羡唐先生寥寥数笔,鲜活的东海“雷达网带鱼”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他惋惜道,先期画的《带鱼图》因种种原因已没有保存,这次特地为了展览重新而作,可效果大不如从前之作了。

李羡唐认为,对古人的笔墨境界的理解与深入研究与锤炼,才能获得中国写意画笔墨功夫。笔墨的境界,是建立在中国画审美标准,中国文化内涵与书法功夫的基础上的,用笔的“平、圆、留、重、变”和用墨的“清、润、沉、和、活”,共同铸成了中国写意画高境界的笔墨功夫。无疑,在笔墨之间,羡唐先生不愧为最为看重,最善运用,最懂真谛的艺术家。这个领域,李先生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李先生将水墨“点染法”、“勾勒法”运用的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大块染,小块点,细致勾,运笔的中、侧、偏、顺、逆、卧,丰富多彩,交叉自如,使描绘的对象既形象又抽象,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他是在“真心实意”地创作,诚如他的生命是专门为艺术而活着的那样。

我问他,有没有不满意的作品?他答道,石涛有“废纸三千”的名言,我又何止三千。创作有时靠冲动,灵感很重要,灵感来了,思如泉涌,气畅笔达。反之,画面缺乏生机,算不上艺术作品。有些作品我想重新画一遍,可惜韵味远远不如原来的了。

刚巧就来了个例证。

前几天,月湖美术馆徐伟馆长得知李羡唐要办个展的消息,兴奋地告诉我,他珍藏有李先生2002年绘制的写意骏马图12桢,是为了印制台历而画的。十二骏马图,或昂首,或奋蹄,或低吟,或嘶鸣,无一雷同,件件精美。当年徐伟儿子出生,属马,他特意请王康乐先生为其中一幅题“骥马”两字。整理中发现少了一幅,为此徐伟专程恳求李先生“补写旧作”,使得十二骏马终得以“团聚一起”,以遂徐伟心愿。“新补上的肯定不如原来的连贯、潇洒”,李先生谦虚低调且中肯。

羡唐先生是一位书、画、诗、刻都有造诣的“全能型”艺术家。书法作品以行、隶见长,很有“画意”。诗文主要以格律诗为主,与多位老前辈均有来往唱和,不少得意画作均会用“自题诗”相配。他的《题竹诗》:“君子坦然立,临风坚不摧。做人如写竹,潇洒一来回。”便是他内心的独白和人生的写照。还有一首《丹青感怀》:“苦学丹青觅正途,千磨万击出功夫。行云流水写书法,竖抹横涂作画图。”感悟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艺术海洋中探索的愉悦之情。除了山水画之外,李先生涉猎的人物、花鸟、走兽,题材极其广泛,更能将诗书画三者浑然一体,自成风貌。我还了解到,李先生早年还热衷于版画木刻,人物速写、素描也颇有建树。

李羡唐担任过宁波诗社秘书长,宁波书画院副秘书长,宁波书画研究会会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社友等职。社团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也是众人皆有好的口碑。1991年受浙江省总工会派遣赴日本静冈县进行书画创作,2004年随团赴台北市进行书画交流。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艺术机构收藏。

搞艺术的,最重要的首先是做人。李先生谦逊好学,为人热情直率。我常与他应邀约出席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他总是有求必应,毫无怨言,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一般总提醒他多多休息,但他从不摆架子,特别是为了公益慈善书画活动奉献了太多的精力,是名副其实的“性情中人”。

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带学生教书画,可谓桃李满天下。听过他的课,受到过他传艺的徒子徒孙竟有几百人,不少已经成为宁波书画界的中坚力量。

他画鳜鱼,常题款:加此一菜添酒半斤。他喜酒,有一闲章“嗜酒好色”为证。他戏称,吾善饮第一,作画次之,书法排三。大家都知道他喜欢高度白酒,三四两起步,兴致高时可再略添若干,我们也常与他开玩笑,说“再加些再来点,”他亦半推半就“不加了不添了”,可捂杯子的手总是开着一道缝。

酒桌上最能反映艺术家的豪情与真挚,与朋友们畅饮,这是李先生最为快乐放松的时光,高潮时,他引吭高歌,用美声唱法唱起前苏联的流行歌曲,这时候微醺状态下,如有人请他现场泼墨丹青,便是要出好作品的节奏。他说,艺术是相通的,互补的。他从小玩过二胡、京胡、三弦,音乐的韵律与节拍,为他的书法、国画创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奇妙效果。“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李先生用这样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抹上一道绚丽的光彩。

谈到今后的创作,羡唐先生坦言:今后准备在人物画方面做些探索和努力,人物画表现的天地更为广阔。况且过去有些基础,但愿能有所成就。

在《墨缘》一诗中,李先生表达了“水墨铸艺魂”的心声:

笔纵时复横,

翰墨伴终生。

长恋于斯者,

忠贞不二情。

…………

天色渐暗,摄影师邱文雄先生要忙着给李羡唐先生拍摄画册的人物肖像,当我合上采访本,脑海中的“这一位艺术家”形象正逐步形成。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些文字。

岁次辛丑初春时节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