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如何在世界级航运集聚区建设中更好地履行高校的职责使命

发布时间:2023-07-11 16:56:5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薛莹 报道 通讯员 焦玉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主力军,是解决国家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一所国内领先的航海类高校之一,在114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特色办学,聚焦航运、物流、海洋三大领域,围绕“智慧、绿色、安全”三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航运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科技人才,其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航运行业,推动了航运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吸收国际先进的航运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航运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国际智力资源。

日前,由上海海事大学联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香港船东会、临港集团、港城集团、临港投控等单位共同主办,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太中心、航运界网、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等承办的首届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在临港新区举办。大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临港新片区基本建成航运制度体系开放创新、航运枢纽智慧完备、航运物流服务系统高效、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聚的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跨越发展,提升国际国内航运资源要素配置能级和效率。同时也对高端复合型航运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航运业新发展趋势下,世界级航运集聚区建设中,上海海事大学又将扮演哪些角色,发挥哪些作用?在首届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上,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谈到了以下四点。

一、继续扮演好“高级航运人才摇篮”的角色。上海海事大学每年培养毕业生6500余人,其中65%服务于港航、物流等航运领域,就业毕业生68.7%留在上海工作,留在临港新片区就业创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年均增长10%以上。另外,为适应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学校成立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亚洲邮轮学院等人才培养平台,培养航运金融、航运法律、邮轮管理、自贸区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复合型航运人才。

二、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发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等“全国高校百强智库”平台作用,在航运规划、航运政策、航运信息、自贸区建设等领域提供更专业的决策咨询和知识服务。

三、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成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上海中心、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等国际组织落户上海海事大学。与国际海事组织积极开展合作,促进国际海事治理,为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中国方案。

四、集聚航运要素资源。推动一批学校创新型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比如首届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签约的咪啰信息科技公司,就是智能港口建设的专业科技型企业。同时,积极发挥创新溢出效应,吸引带动校友企业、合作企业落户临港,共建航运生态链。

人才是推动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海海事大学一直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和智力支持者。宋宝儒同时谈到,为培养和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需要的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上海海事大学正在加快推动航运人才培养改革。

一、积极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上海海事大学与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等沪上航运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比如,学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两个专业与中远海运等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开展“2.5+1+0.5”“三明治”式人才培养。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与航运、物流头部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技术攻关、学位论文撰写。发挥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作用,为航运教育行业培养 “双师型”人才。不断扩大船长轮机长船岸转换知识更新培训、特种船舶船员培训等项目规模,积极开发极地航行船舶船员适任培训项目等。

二、推动教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航运业是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行业,为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上海海事大学专门出台了促进教师到行业实践政策,有序组织教师到教学实习船、邮轮、科考船上践习,使不了解航运的教师增强行业认知。此外,学校还积极组开展织教职工大讲堂等活动,引导教师向学校办学特色转型。

三、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聚焦航运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发展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更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习实训体系。打造《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等思政“金课”,着力提升学生航运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开展“航运科考”,带领学生走进洋山港、山东青岛港开展行业认知教育,增强学生服务航运业积极性主动性。

此外,为不断优化高端复合型航运人才培养模式,上海海事大学还打破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式,构建“外语+专业技能+通识能力”课程模块,强化海事英语应用能力。水上专业实行分类分级(学分绩点、英语水准等)管理,推进航海英语教学改革,增加大学英语、航海专业英语学时。交通管理(航运管理)专业、法学(海商法)等专业开展“专业+英语”培养模式,同步辅修英语专业学分等,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构建航运特色一体化实习实训体系。将两学期调整为三学期,增设暑期教学板块,集中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据悉,2023年暑期活动周,上海海事大学集中安排水上和陆上专业航行实习892人。组织学生到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沪东船厂等企业实习实践3941人。组织大学生到上海洋山港、青岛港、北部湾港等港口开展“千企百港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共152批次、1689人……

新的机遇已到来,新的趋势已清晰,新的发展已酝酿,相信上海海事大学在世界级航运集聚区建设中定能履行好高校的职责使命,以高校智慧和贡献推动航运行业的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