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强化南麂列岛海洋生态安全保障 奋力打造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重要窗口”

发布时间:2023-08-08 20:42:06 来源:中国报道

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海洋贝藻类、海洋性鸟类和野生水仙花类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南麂列岛作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公认为在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2002年被列为“GEF/UNDP/SOA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四个示范区之一。在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行列里,南麂列岛是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麂列岛保护区的综合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代表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的水平,它是世界认识中国海洋自然保护状况的窗口,也是中国海洋保护区走向世界的桥梁。在《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实验,建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将南麂列岛的建设和发展列入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这一重要的行动方案领域。随后,南麂列岛还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的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南麂列岛作为主体,入列《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名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浙江省深入贯彻“八八战略”,加强陆海统筹、山海协作、海岛互济,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全面建设海洋强省。2023年出台了《浙江海洋强省建设“833”行动方案》,注重强化数智赋能,深化数字化变革和海洋生态远程管控,奋力打造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重要窗口”,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南麂保护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向海图强、人海和谐、依海富民、开放共赢”工作要求,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核心,以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守正创新,跨越赶超,奋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典范。

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亿吨,约有上千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另有研究显示,目前海洋里漂浮着5.25万亿个塑料碎片,甚至在北纬35°到42°之间的太平洋海域,汇成了一片由400万吨、1.8万亿塑料碎片组成的“垃圾大陆”。资料显示,每年有1200万吨塑料垃圾排入海洋,海洋塑料垃圾总量已超过1.5亿吨。近几十年,太平洋塑料垃圾浓度显著增长,包括“垃圾大陆”在内的“太平洋垃圾带”面积正持续扩大。如果不加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塑料垃圾将沿洋流继续扩散。塑料污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海洋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我国为解决塑料垃圾问题,已陆续颁布多项“限塑令”,从政策层指导“源头减塑”和“塑料再利用”。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强调,塑料制品要“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

南麂列岛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海洋污染和生态安全面临严峻威胁。我们调研发现,岛屿生产生活方式中,游客携带大量塑料用品进入保护区,增加了南麂列岛塑料固体废弃物总量。洋流携带塑料污染物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且沿岸很多漂浮塑料污染物没有及时收集处置,或在风化、物理破碎作用下,受潮汐作用再次入海加剧微塑料污染。南麂列岛受到西太平洋黑潮暖流、浙闽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交替影响非常大。根据洋流的观测,可以确定:夏季,东海基本为北向流,北向余流流速很强,来自南方的漂流物不断持续北上,严重威胁到南麂列岛海洋生态环境;冬季,长江径流入海沿岸南下,高浑浊水体影响南麂列岛海域。二是南麂列岛现行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利于海洋海岛高质量发展。“司令部”等作为地名很不规范,军事机密安全受威胁。旅游发展淡旺季不平衡不充分,需要拓展深度体验和发明研学等新型业态。

我们研究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海洋海岛高质量发展不系统不协同的问题。海洋生态安全必须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考量。旅游区与军事区的适度分离,确保安全发展两不误。为全面推进南麂列岛海洋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打造海洋海岛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就必须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由务实创新向示范引领转变;由环境保护向生态安全转变;由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转变;由旅游消费向绿色生活转变以及由科普教育向发明研学转变。

为此,我们建议:

强化南麂列岛海洋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打造海洋海岛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全力推进“国家海洋公园”创建和“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加速推进国际化能级跃升。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奋力打赢海洋海岛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大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数字化、智能化与系统化。深化数字转型,在充分发挥南麂岛大数据管理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驱动力基础上,全面推进南麂大数据管理平台(二期)建设,以行业应用为核心,切实把握实际开发需求,通过完善岛屿实时监视监测系统,打造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数字化管理内容,建立健全一体化数字运用平台,真正实现“天、空、地、海”一体化、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执法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运用北斗卫星,对东海洋流漂浮物污染实施远程监控与有效拦截,对海洋垃圾进行及时有效处置与再生利用。同时,要强化针对性的大面积源头治理,大力推进“减塑行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切实减少污染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是率先创建南麂岛“绿色生活方式示范区”。继续推进常态化的海洋科普宣传,深化“蓝色市民”行动计划。对进入南麂列岛的全部游客和居民,要实施绿色旅游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岛上所有标识标牌系统,要进行宜居宜游和生态化改造。必须协同保障旅游业与军事安全。对军事设施和军事用语要进行全面梳理和保密处理;全面禁止外国游客进入南麂列岛旅游,确保国防安全。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实施绿色旅游示范引领。探索打造环岛游、帆船基地等旅游新业态,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生态优美、景观丰富、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休闲旅游岛”。

三是拓展南麂列岛研学旅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要着力丰富与拓展南麂列岛文化旅游与体验产品,特别是要强化海洋海岛地理、生物和生态安全等系列研学课程开发,要千方百计让来南麂列岛开展研学的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创新研发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识别系统,针对南麂保护区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识别科普工作,全面展示南麂保护区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的生活特征、生物习性等需求开发APP识别系统,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对海洋生物的认知度,调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秘海洋的积极性,增强投身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行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南麂列岛海洋生态保护区的科技教育功能。要花大力气破解旅游淡旺季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研学旅游综合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张跃西 浙江外国语学院“重要窗口”研究所所长、教授,民进浙江省委会文化旅游专委会副主任。曾江宁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海燕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吴象水 人民日报社原金华记者站站长、资深记者。)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