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迫切需要。2014年11月,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申请,建议设立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纳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建设范围涉及4省19个市123个县(市、区),涉及总人口近4300万人。四省研究制定了《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总体方案》,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协作区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协作区设立以来,浙皖闽赣四省按照“四省协作、文旅融合”的共同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衢州牵头的四省九地市协作已经取得成效。浙皖闽赣四省宣言合作共建生态旅游廊道。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衢黄南饶四市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希望四市强强联手、深化协作,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依托“95号联盟大道”建设,串联优质旅游资源,助推交旅融合,在旅游、文化、体育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推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
总体上看,浙皖赣闽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因素制约。比如,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主导推动、指导协调,协同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推进力度都有所欠缺;协作区位于四省交界处,相较于各自省内的中心城市,协作区内城市在重大项目落地、重大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布点等方面缺乏优势,基础设施历史欠账问题比较突出等。因此,很有必要选择一个典型区域,开展跨省生态旅游协作试验,积累经验,再向浙皖闽赣19地市123县全面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从“搭框架”向“强功能”跃升。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总面积约2413平方公里。这里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借鉴。
开化“365共富跨省协作”已经正式启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协作名称和内容上与国家协作区衔接不是很精准;二是三省六县10个方面开展协作内容太过复杂,协同难度非常大;三是缺乏引领性的抓手和载体。共富的概念,太过宽泛,对中西部地区省份也不是很适用。
我们调研发现,开化生态旅游跨省协作优势得天独厚。一是拥有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试点;二是开化周边集聚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遗产和高等级景区,比如黄山、三清山、武夷山、江郎山及千岛湖等环绕四周;三是开化国家公园城市及其美食、茶叶、开化纸等;四是开化365共富协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综上,开化的现实优势不仅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且为开展跨省生态旅游协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平台。
谋求出圈突破,抢占战略制高点。开化领衔协同创建“浙皖赣闽生态旅游协作试验区”,意义特别重大。创建这个“试验区”,不仅合乎国家战略和开化实际,而且能激发周边省市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参与创建的市县带来切身利益。开化领衔创建这个“试验区”,体现了勇于担当使命,奋力打造生态旅游“重要窗口”。为此,张跃西教授建议:
一是开化牵头创建“国家生态旅游试验区”。争取衢州市发改委支持,在四省九地市协作基础上,联合浙皖闽赣四省若干县参与,确立目标定位,探讨创建路径。具体内容:第一步,组织专家开展前期调研并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可行性方案;第二步,争取浙江省发改委支持,组织论证这个可行性方案;第三步,由浙江省发改委出面,与皖闽赣省发改委沟通;第四步,浙皖赣闽联合向国家发改委申请。
二是聚焦生态旅游协作,务求实效。依托试验区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扶持力度,试点研究建立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协作区内重大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产业创新。同步推进相关市县文旅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着力突破机制创新,奋力打造多元协同、合作共赢新模式。大胆探索与实践,务求输出成功经验。深化协作内容与优化路径。坚持客源互送、优势共享、产业共树与品牌共创。积极创建开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依托开化党校与活水教育集团合作的优势,为生态旅游协作区专业培训提供保障。
三是奋力搭建战略功能平台。把试验区总部设在开化,通过共建经常性合作机制、共创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共享一体化公共服务、共推主题性旅游线路、共拓多层级客源市场、共促创新性协同发展。积极承办中国生态旅游协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大赛等,大力拓展会展经济和体验经济。通过优势集聚,加快推进开化国家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作者:张跃西 浙江外国语学院“重要窗口”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