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马玉熙 通讯员 欣闻)一趟高速飞驰的“浙江时光号”列车,穿越时空、跨越山河,贯通起浙江铁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2月1日,在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的轨道交通馆内,浙江交通集团运用裸眼3D技术展示的“轨道上的浙江”让人眼前一亮。
在浙江交通集团馆,该集团生动展示了轨道交通建设成果以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智慧运维体系。浙江交通集团作为浙江综合交通投资建设的主平台主力军主阵地,全方位高水平服务浙江交通强省建设,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全力推动浙江全省域全方位参与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变得“更紧密”,越来越智慧的交通也与公众变得“更亲密”。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推进
这个以“让出行更美好”和“勇当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为主题的浙江交通集团展馆,分为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轨道上的浙江、高速公路智慧运维、高速公路智慧建养等区域,展览运用视景模拟仿真技术、裸眼3D技术,通过系统互动演示、实物静态展示、实物动态操控等形式,营造时空变幻的未来感,展示交通创新的新形象,提升公众的体验感。
在“轨道上的浙江”展区,浙江交通集团讲解员一边点击互动大屏一边介绍,截至今年11月,浙江已经建成3800公里的钢铁动脉,设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快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00公里以上,基本构建形成杭州至长三角和省内主要城市1到2小时高铁交通圈。
“近年来,浙江交通集团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控股投资的杭黄、湖杭等高速铁路和杭海城际等轨道交通相继建成通车,先后创造了多个‘第一’。”讲解员进一步介绍道,比如,已建成的湖杭铁路为浙江省第一条省方控股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杭州西站成为浙江交通的金名片……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通苏嘉甬铁路是浙江省方控股的千亿级跨省大通道和世界跨海长度最长的高速铁路大桥。
据了解,通苏嘉甬线路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之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该线路北起江苏省南通市,向南并行沪苏通铁路跨长江后经张家港、常熟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跨杭州湾至宁波市,全长309.8公里,总投资1080.9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该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促进沿线城市区域交通优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轨道交通项目作为长三角高速铁路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长三角实现一小时到达的最快捷通道,也是长江经济带联通海峡两岸经济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通道。”浙江交通集团轨道交通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划,到2035年,浙江综合铁路运营里程将达70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轨道交通设施也有“医院”
“与轨道交通馆的主题‘产业赋能,轨道智行’相呼应的是,我们还重点展示了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和保障人们智慧出行的探索与成果。”在浙江交通集团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区域,运用数字化手段生动展示了“轨道医院”、列车司机模拟驾驶器、供电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一批硬科技。
“轨道医院”这个名词虽然鲜为人知,但是与每个人的出行却密切相关。讲解员介绍,通俗地说,“轨道医院”智能运维是一套优化和提高传统轨道交通设备“计划修”“过度修”和“不足修”等情况缺陷的智能运维检修体系。这个体系以“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为流程,在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可实时监控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执行故障预测与设备劣化趋势判断,实现关键设备在线实时故障诊断,自动生成维修工单,自动调用潜在故障维修作业指导手册和规范标准,并触发关联的物料、备件、资产等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故障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指导关键设备现场维修作业,进而实现物料、备件和设备资产的智能化管理。
“这是我们率先在杭海城际铁路上试点的‘轨道医院’智能运维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可以对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实时进行‘体检’和‘治疗’。”讲解员表示,使用该系统后,轨道线路运维检修的工效得到有效提高,并逐步向无人化、少人化的工作场景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作业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交通集团深入开展“数字交投”建设,其中“数字轨道”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实时掌握轨道运行动态图像数据,对全域内铁路建设、轨道运营、安全管理、资产经营等信息进行全面汇总和动态更新,既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智慧运行,又更好地服务人们的智慧出行。
智慧交通让出行更美好
相比智慧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的智慧运营与公众的关系更为密切,每位在高速公路上出行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
在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智慧运维展示区域,展示了“施救在线”以及嘉兴、兰溪、余姚智慧服务区和高速石油加油机器人等一系列方便公众智慧出行的探索与应用。“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高速公路‘智在行’‘路维仕’‘急客通’等三大服务品牌,集团所属的高速公路路况质量、拥堵状况、施救效率等指标持续得到改善和提升。”讲解员介绍,其中,“急客通·施救在线”应用场景,紧紧聚焦高速公路救援调度不精准、故障(事故)车辆转运不及时、路损赔付流程多等难题,协同交警、交通、消防、医疗、保险等单位,搭建了一个集“信息直通、施救直联、车辆直拖、路损直赔”四大功能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出行数字化应用系统,实现救援一键报警、进度可视、维修厂自选、线上理赔等数字化服务。截至目前,通过“施救在线”应用场景已提供车辆免费直拖服务20万余起,收获好评6.5万余次,客户满意度达99%以上,累计节约司乘等待时间约13万小时,节省车主二次转驳费用5000余万元。
不仅如此,这几年,浙江一批高速公路服务区也迅速火出圈,引发关注。为持续提升服务区质量,浙江交通集团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聚焦亚运城市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增扩建改造提升,围绕用地集约化、发展低碳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品质化要求,成功打造出一批“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的浙江品牌服务区。嘉兴服务区的“立体式服务区”采用建筑架空层设计,集约利用立体空间和土地资源,提升服务区整体运营效率。兰溪服务区对公共卫生间进行标准化升级,优化10余项公共服务设施。富阳服务区结合本地环境,打造低碳服务区,竭力为公众出行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高效化、安全化、绿色化的综合能源服务。
如今,不少服务区已不只是高速服务区,更是商业综合体;不只是旅客休息区,更是地域文化传播地;不只是加油站,更是交通全场景新能源供应商,使老百姓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美好的消费体验。
责任编辑:焦峰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