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周雪华 通讯员 桂琳 庄涵予)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在新一轮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聚焦“社区事务分工不清、条块不明、机制不强”等短板弱项,采取“统分沉”的改革策略。在党建统领下,根据政务服务和居务自治的固有属性,重新确定治理规模和治理层级,促进多元治理主体跨域联动,努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而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中心区域的段塘街道,作为“统分沉”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入推进“统分沉”改革2.0版本,探索建立“区域中心+小区自治站+小区帮办工作室”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依托鎏金府、南苑等2个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形成救助、社保、健康、老龄、残障等六大类54个事项清单,制作统分沉改革“颗粒化”工作手册,优化区级、街道、社区、区域四方流程,实现政务服务集约化。同时,建成小区自治站32个,挖掘小区“物居业领袖”组成“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理事会,这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本篇选取了段塘街道其中新典、南都、丽欣社区等3个社区的社区治理优秀案例。
创新经验激发居民自治意识
街道将“新典社区”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以激发红色新动能、注入自治新力量、开拓公共新服务“三新融合”为核心,加强社区党建联建和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新典社区中,居民既是决策者更是当家人,除了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还为基层治理攻克了“专业壁垒”,从而让老旧小区面子里子全方位“焕新”,让幸福在家门“升级”。通过“党建+共富共享”和“党建+共创共建”内外双循环的模式,新典社区成为了社区基层治理优秀样板,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新典社区通过搭建“安居红帮”服务平台,将收集的成百上千条意见进行靶向“问诊”,涵盖教育、医疗、服务、司法、建工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实时“坐诊”答疑,从而实现精细化治理服务的目的。而服务平台从创建初期的10余家企业发展到如今的30余家,百余名党员已登记入库,并有效解决了教师公寓楼集体屋顶漏水事件、海恒花园潮汐车位创建、启文花园公共休息区设置、无物业小区雨污管道疏通、时代新居智能垃圾柜设立、“共享食光”助餐点设立等民生问题18件,将“心愿单”一键生成“施工图”,让“民生”与“民声”同频共振。
“安居红帮”助力社区为老服务,新典社区根据老年居民打造了一站式的“幸福养老地图”。在地图内不仅涵盖了28个特色站点,还为居民提供了助医、助餐、助娱、助行、助安、助洁等多项养老服务,将社区原先不足200平米的活动空间扩充了二十倍。将原先荒废的小区岗亭改造成为“共享食光”,成为接地气的“小餐馆”,并根据老年居民的需求设置了阳光小厨房、多味糖水铺等功能。不仅如此,“安居红帮”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互通互联机制,不断发动红色引擎凝聚新合力,对下辖42支社会组织进行培优,涵盖党员力量220名、志愿力量920人,开设“每月公益剪发”“健康医疗问诊”等各类活动80余场,通过时时更新“幸福养老地图”,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五融五合打牢基层治理基石
南都社区针对辖区居民人群特点,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探索建立和深化“五融五合”党建联建工作机制,并以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聚焦居民所需所盼,以“人治+数治”为基层治理赋能,带动基层治理成效进一步提升。
围绕党委、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五方融入”工作机制,借助“内帮办+外帮办”的双帮机制,内联街道职能科室,外联共建单位力量,群策群力,相继完成南都花城玉兰园门头解危重建、紫园大件垃圾房和垃圾桶归集点提升等居民关切的问题10余件,真正让“社区事”变为“大家事”,让治理成果被居民“看得见、用得上”。
在小区旧改和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南都社区继续深化协同治理机制,精准把脉问需,打造服务场景。将党群服务中心重新划分,打造“社团活动室”“光伏体验馆”“1%关爱俱乐部”等活动阵地,以及利用小区架空层、脏乱差绿地、街边闲置角落等打造“儿童种子银行”“百草园中草药基地”“幸福/共富小屋”,共改建和新增各类邻里空间约2500平方米。
在工作机制和活动阵地的保障下,社区启动“红基因”社会组织赋能计划和“邻聚星期天”睦邻活动品牌打造,在各个小区深入挖掘手作、烘焙、园艺、科普等各类主题达人,先后培育孵化由党员领衔的便民服务类社会组织11个,文体科普类志愿者队伍23个,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南都社区在日常走访和治理中,还着重链接网格内超市、医院、银行等商铺资源,尤其是利用学校周边培训机构多的特点,创新打造“睦里花商铺联盟”,以便民服务和文教活动为两条主线,在为商铺引流的同时,带动商铺共同参与到邻里服务和协同治理中来。如联合三江超市共同建设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站,不仅配备健康膳食区,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于老年食堂的需求,更开设了膳食科普、自助吸氧、康养理疗、老年健身等功能区,真正化“养老”为“享老”,提升辖区居民参与感与幸福感。
青春共治赋能幸福丽方路径
作为新建城市社区,丽欣社区3918名常住居民中,18—40周岁的青年占到77%。社区探索开辟 “党建引领、青年参与、共享共治”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运用“幸福丽方”工作法,在构建治理体系、深化社团服务、凝聚青春合力、探索数智赋能、推进“脱虚向实”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打造“红丽方”党建体系,社区夯实党建引领,着力破解居民参与力量不足的问题。挖掘156名在职党员、67名“三官三师”力量,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同步开展“四个一”行动,让56名青年党员认岗履职,领衔“和事佬”“小青宁”“暖欣社”等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公益服务活动68场,受益对象1320余人次。
完善“议丽方”议事机制,为了畅通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社区召集50余名年轻党员、居民代表以及联建单位成员,组成“青年智囊团”,通过“青春理事会”“微信议事群”等形式,汇聚青年之力,有效解决小区地面停车位复绿、小区公共空间改造、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37起;利用小区架空层等公共空间组建7个“青邻”服务站,为青年发挥才智特长,展现自身价值提供舞台,让青年人成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搭建“帮丽方”共享圈子,吸纳26家共建单位和职能部门力量搭建“红邻共富圈”,先后打造了青少年宫、创客空间、照护驿站、科普驿站等12个服务青年家庭为主体的“家门口”场景。推出“久邻生活”“欣动计划”“段阅童心”等项目28个,为青年及其子女提供兴趣文化、休闲娱乐、志愿公益、创业就业等各类服务。
推动“智丽方”数智赋能,社区依托“社区通”基层治理平台和“微邻里”小程序,以“小积分”+“大治理”推动智、治有机结合。“微邻里”小程序,已上线课程学习、活动预约、积分银行等九大场景模块26个应用。居民可通过互联网参与活动报名、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曝光投诉等。将线下服务提档升级为“指尖服务”,实现信息汇聚“一码通”、调解处置“一张网”,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新效能。同时,社区将龙湖商圈、共富街区和社会组织团队的孵化参与和发展都纳入积分体系,将积分以货币抵用、服务兑换等形式实现资源的集聚和服务的深化。
破难题、解新题,持续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段塘街道用实践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的管理困境,全面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下一步段塘街道将在党建统领下,健全区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推进“政务上浮”;社区层面建立统筹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小区自治站作用推动“治理增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感,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标杆。
责任编辑:周雪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