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菡 报道)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宁波市镇海区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针,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对全区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进行治理修复和巩固提升,全面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创新为先 打造绿色水生态
为进一步完善全域治水“监管查”体系,有效促进水生态治理工作提质增效,镇海区积极探索数字治水新模式,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功能区达标率和水质优良率实现“双百”。
2020年,镇海区入选浙江省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至今已完成水污染溯源平台建设以及河道水污染智慧溯源试点工作。通过全区153个各管网节点、排口水质监控传感器形成水质监测网络,利用5G技术高速率传送监测数据至智慧溯源数字平台,实现污水溯源24小时实时监管,并根据数据反馈情况开展日常溯源调查工作,溯源成功率达90%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区共安装145套水自动监控系统和381个监控摄像头,涉及排污单位105家,覆盖所有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实时监测企业排放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数据,形成全天候动态管理,并建立异常数据查处闭环机制,废水在线报警处置闭环率达100%。
此外,作为全区污水处理的核心终端,宁波市镇海污水处理厂始终坚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于2023年在全厂推广应用了污水深度脱氮技术。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不仅应用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相比传统工艺提升50%以上,同时在确保稳定排放的前提下,全年预计可节约费用300万元以上,拥有降本、增效、提质等显著优势。该项目的推广为深度脱氮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全省之先河。
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促进水环境监管治工作的提质增效,还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创造了更多可能,位于镇海区后海塘城墙北面的招宝山生态湿地公园便是最佳案例。
据悉,招宝山生态湿地公园的水系源头主要为雄镇集团排水分公司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即将日常生活用水通过城镇污水管网收集流入污水处理厂,经过物理处理、生物化学处理、过滤消毒等深度处理后,尾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Ⅳ类标准,再作为河道以及湿地公园补水水源。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完成的生态湿地不仅能克服化学法净化污水易造成二次污染、物理法治标不治本的缺点,还将污水净化、污水资源化及环境美化结合在一起。据雄镇集团排水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镇海污水处理厂每天产出约6万立方米的优质再生水,将为区域内湿地内河生态补水提供更充足的水源保障。正因有了清澈洁净的水源,才有了自由生长的水生生物,进而形成了招宝山生态湿地公园“远观碧波粼粼,近看水草悠悠”的美丽景观。
山水为媒 释放生态强动能
在水环境治理提升的基础上,镇海区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山水为笔墨,广泛融入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多元基因,实现经济、生态和文化的三核多赢,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全域生态水墨画。2019年以来,镇海区分别创建了蝴蝶湖、姚江东排北支线、同心湖和箭港湖四条省级“美丽河湖”。
位于镇海西北的九龙湖镇秦山村,三面环山倚水而居,九成山林一成耕田,水库、湖泊、连绵的湿地……近年来,通过水环境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不断推动村庄“气质”“颜值”双提升。一方面通过精准施策、系统治理谋“绿”,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升级、优化配置促“富”。在山清水秀、红砖绿瓦的背景下,秦山村接连打造了杨梅园、紫薇园、郁金香园、临湖书吧、湿地公园等景观,将村庄点缀得格外精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如今的秦山村,集民宿度假、田园观光、运动休闲等产业于一体,处处是景点,遍地有商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态经济示范基地。
大运河出海风情线西起沿山大河化子闸,东至澥浦大闸,全长16.7公里,它以“出海风情,运河寻迹”为主题,将沿山大河两岸的田园、村庄、城镇中心区等串珠成链,重点打造了缘起化子、运河祈福、碧田果香等“十二景”,成为一道让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都津津乐道的城市风景线。
沿线特色景点十七房村以“五精工程”为导引,改造水乡寻梦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新建彩色步道、特色石桥、沿路景观,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鱼米香在改造前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水塘,经过改造提升后,摇身一变成为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拥有水体及湿地等多种景观的田园农业综合体,提供多种休闲娱乐服务,成为日常市民体验乡村生活的不二选择。此外,风情线沿线打造了12个农庄及2.4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培育葡萄、草莓、水果番茄、龙虾、蓝莓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稻海粮仓”等网红旅游地……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还可以下船参观鱼塘产业综合体及体验水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水旅体验。
依托水环境系统整治以及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镇海区集中力量打造了以大运河出海风情线为代表的众多特色旅游线,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共建水美镇海等联通融合。随着沿线景观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大运河出海风情线必将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极具特色的“旅游线、风景线、共富线”。
修复为要 构建闭环新机制
近年来,在“五水共治”的号角下,镇海区秉承“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理念,相继开展了宁波植物园菱漕河水生态修复、同心湖城市湖泊生态治理、招宝山生态湿地等标志性工程,形成了科学高效的水生态治理修复闭环。
宁波植物园菱漕河水体修复项目共治理水域总面积4.6万平方米,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投放水生动物、微生物形成水体良性生态循环,水质由原来的Ⅴ类和Ⅳ类提升到目前的Ⅱ类和Ⅲ类,并完善水体内循环,营造水下森林奇特景观。由于修复成效显著,该项目顺利通过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和“五水共治”成果展示点验收。此外,镇海区以打造 “城市绿心·水上客厅”特色景点为目标,充分考虑湖泊水体和周边环境状况,同时衔接海绵城市要求,探索水、街、景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同心湖生态缓冲带特色地标,被选为浙江省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为更好地保护滨海生态环境,镇海区开展以海岸带生态修复为目的的海塘安澜工程。该工程融合了生态岸线修复、区域防潮能力提升等功能。完成海堤提标及生态化改造12.6公里,新建护塘河等水系10.5公里,围区内生态修复220公顷,围区外潮滩生态功能提升440公顷,将一线海塘防潮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实施先进生态措施,打造滨海湿地。广泛运用互花米草清除措施、海滩土壤防盐碱等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打造出生态湿地、滨海风光带等特色区块,将对生态的整体修复起到调节作用,并兼具“休闲驿站”和“慢性绿道”休闲双功能。据悉,随着沿岸生态的不断改善,这座气势恢宏的“水上长城”逐渐迸发新的生机。沿线活跃着各种鱼蟹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大蓝鹭等珍惜鸟类6种,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此外,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低碳理念,狠抓生产“三废”治理,持续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在废水治理方面,积极推进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在煤炭区域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推动实现港区中水回收高效利用再升级。引进超磁处理新工艺,处理后的中水又被重新用于煤炭堆场喷淋、道路洒水等抑尘工作。截至目前,镇海港区2023年共回用处理煤污水90余万吨,约等于2125人一年的用水量。在大气污染整治方面,该公司不断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建成宁波舟山港首个“光伏—充电”一体化新能源车棚项目,累计发电7.2万千瓦时。同时,充分依托港区901、902仓屋顶近1万平方米的闲置空间,新建分布式光伏系统,年均发电量可达87万度,预计每年可替代燃煤25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1吨,设备全寿命预计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不仅如此,其还在积极推行皮带机永磁电机更换项目,预计可减少煤炭运输流程20%的平均耗电量。
下一步,镇海将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治水工作为轴线,不断辐射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提升,真正实现从山顶到海洋的全保护、全治理、全修复,共建和谐、美丽、多元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责任编辑:周雪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