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一然堂古茶坊 意想不到的味蕾感受与文化体验

发布时间:2024-01-05 14:16:5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近日,浙江桐庐县城的天色阴沉沉竟有雪意似,四围寒林萧瑟,飕飕的西北风在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三九严寒了。

植在骨子里有喝茶习惯的我,遇上这三九严寒的天气,最好寻一处地方围炉煮茶了,喝上一杯热茶,与人聊聊天,享受时光中的欢愉,这恐怕就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一件事了。

最近,因有一篇茶馆文章的写作任务,走进了位于县城滨江路上的一然堂古茶坊,我找到一个喝茶的机会。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与主人周倩云女士聊起了她的茶坊那些事儿。

一然堂古茶坊是一品江山小区高层建筑群临街裙楼中的一间门面房。茶坊的门面风格很别致,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颇具江南古建筑的元素,镶嵌在现代建筑风格的裙楼中,看上去特别让人惊艳。

据说一然堂门面的设计灵感,源自主人在环溪村的尚志堂祖宅,虽没有尚志堂那种沧桑厚重的感觉,但也算是有一种古意悠然的建筑了。

茶坊门匾的“一然堂”三个大字,由著名画家孔仲起老先生题写,请这么一位在中国山水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来题写茶坊门匾,恐怕也足以显示主人的身份不一般了。

“一然”两字颇有禅意,在生活中,通常指一件事物或状态纯粹、不杂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在唐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中就有“一然”两字,如“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一然堂古茶坊进深为三间,步入大门后这一间为门厅,两边以青砖为墙,墙面中间镶有青石板雕刻,两边贴墙面各有两支青石方柱,柱上横向置有卷棚顶,弧形曲面线条流畅,月梁、斗栱的雕刻纹样极为精美。

卷棚顶大多应用于园林的亭、轩、廊、榭等类建筑,在室内楼面下装饰卷棚顶这也是十分少见的,让人看起来别有风格。该间地面皆用古旧的茶园青石板铺筑,卷棚顶的下方地面建有小溪似的水池,流水叮咚,源源不断,草色清新,石径俨然。

进入二进客厅要走过一座小石桥,客厅岀入则歩两侧边门。这儿的客厅是供人喝茶的一处空间,两边建有壁柜和展架,展架上陈列有各色普洱茶品和精美的茶具,紫砂、陶罐、香炉,装饰别致,平添典雅气质。客厅置有一张宽阔的茶台,这是招待朋友们喝茶的地方,其茶台背景墙光线充足,墙上挂有名人书画,书香飘逸。

三进为楼梯间,一楼和二楼之间设有简约利落的楼梯,登上二楼,见玻璃窗外有恰到好处的绿植,使二楼的空间里多了一份绿意,这种引楼外的绿植入屋内,设计感满满的。

楼上设有大小两个包厢,小包厢较为隐秘,可供五六个人喝茶。穿过小包厢门前的过道,便进入二楼的大包厢了,这儿宽敞明亮,通间阔的落地窗户面朝滨江路与富春江,大包厢适合小型的聚会与商谈。

能看出来,一然堂古茶坊在设计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尤其是进门后的第一间门厅,估计是有明师指点的,故在布局上还用上了风水玄学。比如按古俗“山主贵,水主财”,聚财、敛财的心理人皆有之,主人自然也不会例外,再说茶坊本来就离不开水,所以才会有在室内布置小桥流水等构思。

一然堂古茶坊装饰风格,每一间都有自己的特点,总体上又很自然协调。我第一次走进这个茶楼喝茶,感觉处处都很新鲜,仿古式的建筑,透露出淡淡的茶清香,早已把人引入胜地。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茶品丰富,私密又安静,必然有许多商务人士和文化人士会喜欢在这儿相聚了。

一然堂古茶坊的主人周倩云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子,人很美。从长相上看起来她很文静,犹如春日阳光般的清新,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像似装进了漂亮的鲜花,这花儿沾露,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周倩云在与我们聊天时,她的唇边时而会弯起一抹娇媚的微笑,每一个细节都会流露出她那青春的美丽。

温婉恬静的周倩云有时也会有俏皮的一面,当我夸她人看上去很文雅时,她说:“其实,我是一个可静可动之人,静起来在这个茶台边,一个人回味着一杯杯浓郁的茶香,可以静静的坐上一个整天;动起来我也不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了,有时候与同学们一起在外边玩,疯起来可以像个野孩子一样。”

据周倩云介绍:一然堂古茶坊并不像其它茶室那样兼卖茶叶、对外营业的,这儿纯粹是一个专门喝茶的场所,而且在这儿喝茶的皆是她父亲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以及文化人与朋友。一然堂古茶坊一般不对外接待散客,当然,如有客人需要举办小型商谈与聚会交流,在这儿也是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方便。

一然堂古茶坊于2015年12月开业,在滨江路上已经开了整整八个年头了。为什么在“茶坊”两字的前头会加上一个“古”字,根据笔者的理解除了店铺装饰风格古朴典雅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这里的喝茶形式很有古典韵味,这种喝茶形式在古时候叫“茶会”。

周倩云的父亲周喜平先生是一位生意人,生意真正做的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些不缺钱、也不缺朋友的人。周喜平先生为了考虑平时与客户洽谈生意和朋友相聚有个方便的活动场所,于是,他在滨江路上开起了这么一家茶坊。

其实,“茶会”在旧时的各地都很流行,一般由当地工商业者醵资开设,这是专门作为行帮聚会活动的一种场所,人们在茶座上互通行情,进行交易等。

比如清末民国时期,我们桐庐县城的木行老板就醵资开过这样的茶馆,到这儿喝茶的皆为当地坐商和山客、水客。当年在这种茶馆喝茶,一般都不会收取茶资,其费用在坐商的佣金中列支了。当然,其他饮茶者也不会轻易走进这类茶馆的。

这类茶馆在当时其实就是一处木材柴炭的交易场所,人们在这儿一边喝茶,一边谈交易,俗称“茶会”。我的姑奶奶清朝末年,就在县城东门头“亭子间”附近开过这种茶馆,当时除了为客人烧烧茶水外,还要为客人提供些馄饨、小笼包子等小吃。直至1912年才将茶馆改行开李裕顺菜馆。

茶会源于何时?有人说茶会源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有了孙皓的“以茶代酒”故事后,茶宴最初从酒宴上分化了出来,然后由茶宴演化而成了茶会。也有人说茶会是由佛寺兴起来的,逐渐被皇室、王宫贵胄采用,后来又被文人雅士用在吟诗作赋上,寺庙茶会逐渐向民间传播了开来。

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茶会不仅仅流行于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之间,而且还在各个行业间逐渐兴起,茶会逐渐平民化,并且逐渐形成一种流行趋势。

一然堂古茶坊装修好的那一年,正是周倩云女士从金华读书毕业的这一年,她的父亲周喜平于是将该茶坊交给了女儿来打理。周喜平为了让女儿能当好这个掌门人,专门从省城请来了茶艺师一对一地对她进行了茶艺培训,而且还从云南普洱之乡请来行家传授普洱茶的冲泡技艺。

周倩云目前虽然还称不上是什么茶艺师,但她潜心研习茶艺八年,最初从茶艺入门,到如今对茶艺这一套已经很熟练了。我们看她的茶艺表演,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其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手握着盖碗,其手指按着盖,向前一倾,带着茶香,冒着热气,一股红流从盖碗里滤到小杯子里。

周倩云还向我介绍:“一然堂古茶坊的茶叶全都是云南普洱茶,常言道普洱茶讲的是“喝山头”,我们这里就有二十几个山头的茶叶,而且都是出自名山名寨的普洱茶,其品种有老班章、冰岛、刮风寨、帕沙寨、易武山等,可以说普洱茶的十大名茶,一然堂大多均有收藏。”

说起普洱茶周倩云堪称头头是道,她说普洱茶分为拼配、纯料、单株等类,这里的茶叶大多采自300年以上的纯料古茶树,主要以收每年的春茶为主,同时也会收上一些秋茶,坚持纯手工制茶。

周倩云在表演茶艺时还说:“不同的普洱茶要选择不同的茶具来泡,而且泡法也有讲究,比如普洱生茶最好用盖碗来泡制,而普洱熟茶或者年份久远的老茶,就得选择紫沙壶了。”

在与周倩云聊天的过程中,我品尝了多款精品普洱茶。比如在普洱茶的世界中,流传“班章为王,冰岛为后”说法,周倩云在泡制老班章时,她还教我如何细细地体会这个茶的美妙等。几盏茶入口,茶水流过整个口腔,使人有一种滑口甘醇,回甘生津,甜而不腻、畅润心田的感觉。

一然堂古茶坊不仅装饰风格古意盎然,而且被古人称为十大雅事的许多雅事,在这儿都能够一一得到体验。

抚琴,被称为中国古人的十大雅事之一。当我们走进一然堂后,耳际就会传来犹如天籁之音的古琴之声,悠扬婉转,如同清泉般地在流淌,仿佛这琴声带领我们进入了仙境一般。原来在一然堂内播放的是李国华先生弹奏的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阳关三叠》。随着李国华先生弹奏古琴的旋律在空气中流转,琴声如诗,如梦如幻,飘飘然,让人完全沉浸在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了。

周倩云女士在茶艺演示过程中,茶台上总有一炷清香在空气中萦绕,焚香便是古人的雅事之一,让我们在一炷香与一盏茶的愉悦中,享受着古人留下来的这些美好生活传统。因为,古人认为焚香可以净化心灵,焚香的过程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养和自我提升。

从一然堂古茶坊的装饰风格看,发现这儿的主人还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因为在墙面上的不同空间里,布展了王伯敏等一批名家的书画作品。在这儿一边品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欣赏墙上书画艺术作品,这就是古人的一种雅事,会让人的心情会无比愉悦起来……

瓦屋花窗,古朴典雅,琴声应景,清泉煮茶。我看茶叶在沸水中翻滚,感受着小桥流水滋养出的闲情逸致,时光仿佛在茶香中静止……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