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的合肥政务区。(资料图片)通讯员 王世保 摄
眼下,各学校基本完成期末考。一张关系经济民生的“答卷”也出了成绩——
47050.6亿元,增长5.8%。
1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发布了安徽2023年的“经济成绩单”。
虽然前几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前揭晓谜底,但此次公布的数据涵盖面更广,信息量更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2023年的“经济答卷”中,安徽表现如何?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忙”与“稳”
回眸过去的一年,我们会发现,忙,是主基调。
相比疫情期间,我们出差更频了,任务更多了,与此同时,餐饮场馆、旅游景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人气。
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个体,忙都比闲好。忙,意味着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发展的活跃。
宏观经济的“水温”,与你我每个普通人的体验感受,是一致的。总体来看,经济是在稳中恢复,在稳中向好。
“经济回升、结构优化、后劲十足、保障有力。”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徐雄飞用16个字总结2023年安徽经济的总体特点。
从增速看,2023年安徽生产总值增长5.8%,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进出口、存贷款增速也快于全国。
从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2.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占规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5.2%提升至38.7%。稳粮扩油成效显著,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油料播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
从后劲看,全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6%,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18%以上,这说明实体经济的“柱石”在不断夯实。
从保障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能源保障稳中有升,原煤产量超亿吨、发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
为何普通人忙起来,经济大盘就稳起来?这其实涉及一个辩证的关系。忙碌的个体,繁忙的街市,说明社会整体呈现一种“流动起来”的动态,经济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社会体系正常运转,正是微观的流动,是经济基本盘的支撑力,塑造出宏观经济“相对稳定的静态”。
这种“稳”,拿放大镜看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动”。忙与稳的互促互进,在当前的时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确定性与掌控感。
工业“柱石”更牢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经济的“柱石”“底座”。从2023年安徽经济运行情况看,安徽制造业发展已成为最大的亮点之一。
2023年,安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实现了较快水平的增长,其中制造业增长8.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撑工业增速的呢?
支撑要素有四个,分别是:汽车与光伏业、新兴产业、大中型企业、新增企业。
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的“首位产业”,算是过去一年经济发展中“最亮的星”:汽车制造业增长33.9%,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86.8万辆、增长60.5%。
另一方面,光伏业作为新风口,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也是风“光”无限,越来越多的光伏产品出口海外,释放着安徽制造的“绿色力量”。
汽车制造业、光伏业,这两个行业的增速分别达到33.9%和43.7%,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度达42.5%,超过了四成。
新兴产业的支撑同样有力。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2%,这些反映了安徽正做好科创优势的“赋能”文章,积极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从公布的数据看,全省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71户,为2012年以来最多;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8%,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61.8%提高到65.1%。
这“一增一强”,说明了不仅有更多的企业成立,给经济增长提供“源头活水”,还有大中型的皖企能挺起“工业脊梁”,实现了“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统一。
再从投资维度看,投资反映的资金流动趋势,是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和“风向标”。我们能看到,工业投资全年增长22.7%,其中制造业增长20%,已经连续24个月保持18%以上,成为投资增长的第一动力。这样的高增速,从疫情期间能保持到疫情后,成果实属不易。
从金融角度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681.8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的流动性增强以及扩大投资的信心。
“花钱账”和“进出口账”
消费数据,反映的是老百姓的“花钱账”。网上总有人说“现在有钱不敢消费”,实际情况如何?老百姓把钱都花在哪些领域了呢?
数据显示,安徽的消费市场在稳定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6.9%。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6%,餐饮收入增长13.7%。限额以上单位中,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6.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1%,通讯器材类增长19.9%。
56.1%,这个数据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但仔细分析,也是在情理之中,随着汽车市场更“卷”,优惠力度更大,支持政策更足,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显著提升,城市大街小巷的“绿牌车”可以印证。
手机消费热度不减。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增长较多,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的新需求。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外国品牌,不论是工作、通讯,还是刷视频、追剧,对于每天陪伴自己时间最多的电子产品,“手机控”们还是舍得花钱的。
网购热度不减。全年网上零售额3985.4亿元,增长14.5%。虽然如今“双十一”购物节热度下降,但从线上的零售额与线下忙碌的快递小哥和快递站来看,网购依然是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消费的重要方式。
进出口,也是反映经济的重要指标。2023年,更多“皖货”热销海外。这一年,安徽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达805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5231.2亿元,增长11.3%;进口2821亿元,增长1.8%。
仅汽车出口这一项就达714.6亿元、增长1.2倍。难怪视频网站上不少UP主在俄罗斯、巴西等国看到奇瑞汽车总要激动地说:“MADE IN CHINA,真亲切、真骄傲!”
过去的一年,“新三样”成为热词,安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390.6亿元、增长11.6%,反映出“皖货出海”的强劲势头。
应对“不确定性”
成绩归成绩,谋划今年的发展,还需要冷静和客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的困难和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作为一个省域,安徽也面临这些难题。具体到实体经济尤其是企业、投资和消费层面来看,还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另一方面,安徽的经济总量距离先发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富邻居”仍有差距,这需要继续奋起直追。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问题与困难,合理的焦虑是必要的,因为这是深谋远虑下直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但过度的犹豫、担忧、畏惧、悲观绝不可取,因为这会束缚住干事的手脚,传递不良的信息,影响总体的信心与预期。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经济,现在经历的问题大多是庞大经济体“转型中的阵痛、成长中的烦恼”,总体看、辩证看、长远看,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没有变。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最关键的是要“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怎样更好地实施政策?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如何更科学地推进工作?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用“跳一跳摘桃子”的劲头,努力争取经济发展的更好结果。
2024,安徽加油!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