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心怀大爱,“益”心为公

——记海宁公益先锋卢小弟
发布时间:2024-01-30 11:02: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马玉熙 报道)1月24日,“岁暮天寒,灯影璀璨”海宁关厢迎灯盛典再次登上央视直播舞台,万家灯火,人影绰绰,交织成一幅温馨的共富画卷。在盛大的庆典中,卢小弟先生的身影也赫然在列。作为海宁市关厢文工团的领军人物,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卢先生带领团队成员们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如今,已是他参加志愿活动的第八个年头。

卢小弟,这位1957年出生于海宁的公益先锋,自幼便乐于助人,他的生命中仿佛天生就流淌着一种温暖的力量。年轻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才能,卢小弟在海宁中国皮革城闯出了一片天地。他本可坐享富贵,然而退休后的他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成为了海宁乃至浙江省公益界的一面鲜明旗帜。

2017年9月8日,对卢小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加入了海宁市义工协会,成为了南关厢素食馆的专职志愿者,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公益之旅。从此,他的生活与公益紧密相连。在南关厢素食馆,他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因为人友善、和蔼可亲,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弟哥”。

卢小弟始终将“慈善、大爱”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每身边有公益活动,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与。弯腰一秒、拾起文明;交通劝导;敬老院夕阳红服务;爱心助学;救助病人;爱心义卖……卢小弟同志的身影随处可见。同时,他还积极组织策划各种公益项目,建立了“海宁市义工协会爱的家园”,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卢小弟勇挑重担,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主动放弃安稳在家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投身到社区一线防疫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用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健康的负责态度,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除了身体力行,卢小弟先生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还坚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他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公益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公益素养和能力。同时,他还经常鼓励身边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为公益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他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也带动了更多年轻一辈加入公益行列。

近年来,卢小弟先生还深入探索社会监督与法律监督之间的合作潜能。他搭建起海宁义工、海宁市民监督团与“益心为公”志愿者的合作平台,推动建立线索共享机制,延伸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触角。同时,他积极推荐热心公益、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优秀成员加入“益心为公”志愿者团队,不断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他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履行志愿者职责,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提供了重要支持。他的这份努力和探索,为推动“益心为公”志愿者制度在基层创新实践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卢小弟在海宁市紫薇社会工作服务站热心参加社区矫正先锋助矫工作,帮助教育社区矫正对象的未成年子女,使他们免受失学之苦。他的善举和关爱让这些孩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也教育感化了一批又一批社区矫正对象。他们亲切地称卢小弟为“大好人”,这无疑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赞誉。

卢小弟先生的公益事业之路就这样越走越宽广,他的个人累计服务时长已达9630小时,先后被评为海宁市优秀志愿者、嘉兴市最美志愿者人物、海宁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秀会员等。这位公益路上的先行者在荣誉等身的同时还身兼数职,他不仅是海宁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亦是海宁市素食文化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同时担任着浙江省司法矫正公益大使、海宁市义工协会委员、西片区副片长等职务。他还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三级社区矫正公益大使,海宁市市民监督团团员,海宁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这些职务和头衔不仅是对卢先生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

在坚持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卢小弟先生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谈及参与志愿活动的初衷,卢小弟先生深情地表示,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愈发渴望能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小辈树立可效仿的典范,更希望自己的善举能够成为后人传承的宝贵财富。作为党员,他始终听党话、为人民服务。在评委生涯中,他经常被选为典型模范,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卢小弟先生表示,他的付出远小于他所得到的,他感谢改革开放为他提供的商业机会,感谢社会对他的认可和支持。他说:“做公益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而社会让我极大地发挥了个人价值。我感谢社会,也感谢政府,感谢党和人民!我还要继续回馈社会!”这份感恩之心,就是他坚持公益事业的动力源泉。

名为“小弟”,实则是大家敬爱的“老大哥”。在海宁这座充满人文情怀的城市里,卢小弟先生的名字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无数热心公益的人们前行。卢小弟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和大爱,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海宁乃至浙江省公益事业的史册上,激励着更多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向所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致敬!

责任编辑:焦峰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