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浙江讯(记者:焦峰华 竺琼琦)一年前就取得了预售资格但至今仍在分批销售、“开盘售罄”“抢购一空”等宣传口号铺天盖地……最近,全国众多城市对房地产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房地产销售乱象以及一些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的“套路”引发社会关注,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切入点组织全面检查
近日,全国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切入点组织全面检查。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检查房地产领域涉及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项目立项、土地取得、规划审批、预售许可等环节违规审批、滥用权力等行为和房地产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检查房地产企业发布违法广告、囤房惜售、哄抬房价、合同欺诈、偷税漏税以及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进行审计和检查。
严肃查处房地产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畅通举报投诉案件线索渠道,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对在排查和群众投诉举报中发现的案件线索进行梳理,与监察机关、检察机关配合,集中查办房地产领域涉及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依法惩处房地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贿行为。
选择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曝光一批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环节的违法违规、权钱交易典型案例,深刻剖析成因和环节,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不断把专项整治工作引向深入。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调查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量入手,着力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有效供给,稳定住房价格,落实地方政府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工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房地产市场管理制度,强化市场监管,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根据《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监管》有关规定,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10日内,开发商须通过房地产信息系统一次性公示全部预售商品房、预售时间、预售地点、预售方式及预售价格,并公开销售。业内人士透露,捂盘惜售、通过延迟销售牟利这样的套路已经成为房地产销售的“潜规则”。
销售价格的一些问题也在查处过程中暴露出来。部分楼盘价目表公示只标房源总价格,而不标单价,或者标注的单价实为建筑面积单价而非套内面积单价。其中的折扣信息,对购房者来说并不公开透明。
杭州将“严打”的下一个重点是中介机构。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检查了涉及房地产贷款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
相关人士跟随执法人员来到一家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该公司网页上发现,公司业务除了企业经营贷款之外,还存在多个房地产项目贷款。涉嫌经营“首付贷”业务,属于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严禁的违规行为。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说,不少城市的楼市上涨是因为金融、理财资金推动所致。这次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顿,把交易资金的来源作为重要调控方向是打到点子上了,只有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属性,降低其投机成分,才能让楼市回归理性和正常轨道。
严打阵痛 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望向好
10月30日至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重点查处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今日(10月25日),住建部官网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署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通知。
《通知》明确此次检查对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机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楼盘和房地产中介机构门店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进行检查。重点查处九类行为,包括:
一、销售商品房未明码标价、未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明码标价;
二、未按规定实行“一套一标”;
三、标示信息不全,没有按照规定内容明码标价;未标明房源销售状态,已售房源所标示价格不是实际成交价;
四、商品房交易及产权转移等代收代办的收费未标明由消费者自愿选择;
五、通过虚假价格承诺、虚假价格促销等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
六、以捆绑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
七、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
八、为交易当事人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
九、其他违反《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行为。
《通知》称,此次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推进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在行业整顿的背景下,一些开发商正在开展自查工作。各开发公司正在加强销售人员培训,避免出现虚假承诺。同时,公司对广告、宣传物料等进行自检,遵守广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定价方面,公司按照政府规范要求,合理定价,确保所有房源以及价格的公开透明。
楼市新政的威力逐渐显现。在楼市调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对前期房地产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某些不正当经营行为进行查处,有利于重塑房地产市场的良好秩序,实现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责任编辑:钟报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