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团队荣获2023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4-03-07 14:07:22 推广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近日,上海海事大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团队因其出色的服务和对区域国际化进程的积极贡献,在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举办的2023年“巾帼文明岗”选树活动中,荣获“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团队由15名(11名女性)师生组成,并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合作建立服务中心。团队下设策划、组织、翻译和学生志愿者4个功能队伍及1个学生社团,各自独立负责任务,又相互融合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发挥专业优势,为国际人才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

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师生团队,凭借学校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海事语言研究及应用中心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语言及跨文化交流专长,为临港新片区的国际化进程贡献智慧与力量,致力于成为高校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楷模。

作为临港新片区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国际人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2021年至今,成功举办15次中大型活动,服务海外人才高达1000人次,活动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参与组织策划和语言服务的师生志愿者超300人次,连续三年参与编写和翻译《临港海外人才政策服务一本通》中英文版本,开发临港国际化管理术语库,为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提供口笔译一揽子语言服务......并获得临港管委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文汇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多语言服务中心也逐渐成为临港对外交流的一张特色名片。

用卓越专业素养完美诠释巾帼不让须眉

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在推动巾帼文明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卓著贡献,中心的女性成员们以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成为了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多语言服务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滟教授对海事语言的研究和应用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敏锐度。她带领海事语言研究与应用团队,建设海事语言语料库,开发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知识库,进行海事语言相关科学研究,并积极撰写并提交国际海事组织相关提案。

团队中的女性教师和学生不仅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建树颇丰,也在团队活动中承担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南方、李佳韵等老师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翻译技巧为国际会议提供专业的同声传译服务。在每一次活动中,她们都凭借敏锐的听觉、快速的反应和准确的语言表达,确保了与会各方在沟通交流中顺利进行。

近两年,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共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局级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纵向项目19人次,译著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1篇。

谈及团队活动中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时,多语言服务中心活动组织策划负责人吴梦姣老师表示,每位成员都需将团队工作置于首位,以确保迅速响应并充分发挥创造力,自己因为去年孕晚期仍在做现场工作,家里人也会担心,所以和家人进行有效沟通,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去年7月,吴梦姣老师全程筹备并参与了“滴水聚海,扬帆起航”活动,负责活动过程中的场控、供应商的衔接、流程的把控、志愿者的协调等工作。虽然忙碌的奔波之后会感到疲惫,但她表示,一股责任感、对这份工作的兴趣,以及团队给的信任、正向支持和鼓励,这些都推动着她自发地想要去做好这份工作。

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临港新片区多语言服务中心不仅为区域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语言服务中心成为了上海海事大学语言学、翻译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真实的语言环境。

多语言服务中心项目执行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孙志宽老师表示,每一次活动的进行,不仅开展移民融入和社会融合,而且构建了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成了珍贵的语料。以最近一次上海高校留学生走进临港新片区的活动为例,中心志愿者引导外籍人员参观时的前期翻译工作和现场讲解,构成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语料库。这些语料库为后续课堂教学,如机辅翻译,以及后续的学术论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支撑。通过实践参与,学生们也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探讨语言服务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拓宽了学术视野和思路。

推动临港国际化,以多语言讲好临港故事

临港不仅是上海的临港,中国的临港,更是世界的临港。作为“年轻的人,年轻人的城”,临港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留学生来临港参观学习、安家创业。为了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临港,202311月,多语言服务中心组织上海20所高校的200多名留学生来临港了解最新的国际人才政策、打卡朵云书院、参观新松机器人,开展临港深度一日游,让留学生对临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根据活动撰写的《年轻的城,来了一群年轻的国际友人》一文,在《文汇报》、《东方网》、《青年报》等新闻媒体上报道,并在朋友圈刷屏。

多语言服务中心举办了多场以“融在临港”为主题的海外人才交流活动。其中202111月首场举办的“创临港精彩”交流联谊活动让来自英国的马克·斯文顿印象深刻。在多语言服务中心的牵线下,马克更加认可临港、融入临港,他也得到了临港管委会的更多创业指导,与合作伙伴在临港创办的上海海空添马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运营蒸蒸日上。在多语言服务中心组织的海外人才分享会、感受乡韵、绿色临港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马克参加活动的身影。马克表示,非常乐意参加多语言服务中心举办的这些活动,为海外人才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也为临港的国际化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202439日即将举办的海外人才扎染体验活动的海报一发布,他便第一时间报名。

下一步,多语言服务中心将继续依托学校和外国语学院的教育教学和人才资源,不断发挥外语学科、师资及跨文化沟通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语言表达讲述临港新片区和上海发展的故事,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化建设,开展国际创新协同,为实现产学研用良性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薛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