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的速度究竟有多快?有这么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算盘的计算速度认定为人奔跑的速度,那么现有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就是音速,而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就是光速。
在量子产业赛道上,合肥高新区一路狂奔,超导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实现交付,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建成运行……一批量子科技成果正不断在这里落地应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3月22日,在合肥高新区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五台正在同时运行的国产量子计算机发出阵阵低鸣,科研人员正抓紧研制新一代量子计算机。
正在运行的量子计算机中,就有前不久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这台量子计算机近2米高,主体是一个白色的圆筒,上面连接着多台电子显示屏。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量子芯片的作用类似于经典计算机中的CPU。“‘悟空’芯片一共具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72个为计算量子比特。从理论上来说,72个计算量子比特可以让量子计算机的性能达到2的72次方。取名‘悟空’寓意着如孙悟空般有72变。”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源量子芯片总监贾志龙说,与前两代量子芯片相比,这款芯片的量子比特数量有了显著增加。
贾志龙介绍,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其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复杂性得到了提升。2的72次方,意味着这台量子计算机可以在1微秒,同时处理2的72次方件事情。
科研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制造量子芯片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良品,团队人员需要反复调校,一次次测试、一点点改进。有时一个实验环节得花费2到3个小时,一天进行6至8轮这样的调校。”贾志龙回忆,最终团队花费两年时间,历经上千次测试才研制成“悟空芯”。
当前,“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全球远程访问突破380万次,已完成16.6万条量子计算任务。成立以来,本源量子先后建成国内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研发出超导量子芯片监测设备“无损探针台”,超导量子芯片修复设备“激光退火仪”等。
近年来,依托中国科大和量子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合肥高新区聚力打造“量子科技”与“量子产业”双高地,初步形成以科大国盾、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三家企业领军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产业链。如今,已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多家,居全国城市首位。
在量子通信领域,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已经建成运行,铺设网络光纤1147公里,服务2万余名用户,保持超6亿条密钥可用能力,安全传输500亿条数据;在量子计算领域,全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投产,超导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已实现交付;在量子测量领域,“量子钻石系列”精密测量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应用于科研教育、材料科学等领域。
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未来,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上逐梦“未来”。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