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

接连陷入造假危机的日本制造,到底哪出了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06 08:53:47 来源:新华网-思客精选

日本制造的造假危机源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必须正视金融的深层意义,防范金融风险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接连陷入造假危机的日本制造,到底哪出了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日本制造的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9月日本第三大钢企神户制钢被曝质检数据长期造假;之后日本的神户牛肉被曝出用非神户地区的牛肉代替神户牛肉;10月份,世界最大安全气囊厂商高田公司因气囊质量问题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申请破产保护;10月下旬,电子巨头东芝因财务造假陷入经营困境,不得不出售电视、半导体等业务求生;再之后主要汽车制造商日产和斯巴鲁长期使用无资质质检人员;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承认产品质量数据造假;而到了11月29日,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曝出数据造假丑闻,东丽株式会社社长日觉昭广承认旗下子公司在检测数据上造假。东丽涉事子公司主要负责汽车轮胎材料相关业务,造假数据主要涉及增强汽车轮胎强度的辅助材料,从2008年4月到2016年7月间,数据造假共计149例,波及13家企业客户。今天我们以日本作家西野智彦的《日本的迷失》为依托,将专门来探讨一下,日本制造背后的核心问题。

 

一、失去光芒的日本制造业神器

  说到日本制造业,乃至于日本企业,很多人在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想象和认知,在我们传统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中,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崛起的日本制造业有着三大绝对的神器,这三大神器让日本制造走出了日本,走出了亚洲,乃至于横扫了世界,这三大神器就是大名鼎鼎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这三大神器让日本制造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制造业巨头,甚至击败了美国制造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执牛耳者。我们先说三大神器的功效到底是什么?

  首先,终身雇佣制。说到终身雇佣制,这可以说是战后日本企业的最重要发明,采用终身雇佣制的企业从各个学校中直接招聘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会直到退休都在同一家公司供职,除非员工自己选择离职,企业会尽量避免解雇员工。在这种企业制度下,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并不考虑员工是否经验丰富,而是从学生中直接招聘,由企业担负起培养员工的所有责任,员工在录用之后可以说和企业形成了一种并不成文的契约,企业为长期员工提供优渥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而员工则为企业终身服务,这样让企业的员工技术非常纯熟,也让员工有机会不断精益求精打磨自己的技能。但是,终身雇佣制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人才流动非常缓慢,企业因为要终身雇佣员工,除非员工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否则员工一般不会被解雇,这让企业承担了巨大的负担,并且也没办法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

  其次,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个制度是根据企业员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工龄越长,工资也就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里说的工龄往往是企业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的工作年数无法连续计算,这样的好处是有效地防止了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被其他企业挖走。而问题则在于,年功序列工资只依赖于员工的年龄和工龄,不太讲求真正的能力或者职能要素,从而导致了日本企业往往存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企业各层级一把手一人独裁的现象。

  第三,企业内工会制。这与中国的工会制度非常相似,根据日本的规定,科长以上的管理人员不是工会会员,其余职工进入企业即自动加入工会。工会委员长和其他干部都是不脱产的,只有书记长在委员长领导下脱产从事工会工作。工会也代表工人与资方斗争,如每年的“春斗”(指春季斗争),但实际上企业工会不是在斗,而是采取非常温和的形式,是在妥协。这种制度也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议价能力较弱。

  在日本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三大神器成功的让日本制造的品质不断提升,让日本企业拥有了一大批非常有竞争力的高精尖技术工人,也让日本企业有着远低于其他企业的劳资成本,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制造的问题其实也是因为这三大神器的光芒不再。

接连陷入造假危机的日本制造,到底哪出了问题?

 

二、日本连续造假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根据著名日本作家西野智彦在其专著《日本的迷失》一书中的论述,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当泡沫经济出现破灭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日本经济会产生那样的低迷。日本的大藏省当时采用了一系列一错再错的政策,导致了日本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和衰退,而因为处理金融问题动用了公共资金,结果导致了东京两大信用合作社的崩溃,并引发了日本的存款保险冻结,直至今日这些影响依然存在,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日本企业。

  在经济状况非常向好,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日本形成了内外双重经济制度,对内我们刚刚说了日本制造的三大神器,而对外企业则形成了世界少有的主银行制度。所谓主银行制度,就是银行不仅仅是企业资金的信贷方,更是企业经营的参与方,日本的银行对于日本企业通过股权、债券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主银行制度让日本企业能够有办法得到非常低廉的资金来源,能够在金融方面实现对于企业的金融扶持,然而主银行制度也把日本企业和日本金融牢牢地拴在了一起,所以当日本金融出现严重迷失,乃至于消失的二十年的时候,这种经济环境对于日本企业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而日本的造假根源,也就是在这个地方:

  一是日本企业的利润短视。之前日本企业因为有着主银行的强力支持,在资金链领域几乎不存在问题,所以日本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构筑长期的经营盈利体系,从而不断地强调质量管理,乃至于执着一点一滴式的产品品质改善。然而1992年开始的日本金融泡沫破灭,让日本的主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资金链极度紧张,从而对于其控制的企业盈利要求不断提升,这种要求提升让日本企业的管理层越来越关注短期财务报表,千方百计地追求利润水平的提升。由主银行所主导的日本企业董事会基本上只关心利润,不再讨论质量问题,将质量问题交给了基层管理者负责,而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就会不断地给基层下指标,这种过度追求KPI的考核方式,让基层管理者铤而走险的概率不断上升。

  二是日本企业的用工体制瓦解。在终身雇佣制的条件下,员工有动力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然而主银行对于企业的要求却是企业必须不断削减成本,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最大的一块成本就是企业的用工成本,所以在1995年日本经济泡沫彻底崩溃之后,日本的经团联提出了“新日本经营模式”。根据这种模式,日本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大量雇佣非正式员工,据统计在日本“临时工”的数量已经占据了全体就业人数的40%以上,这些员工对于企业不再拥有归属感,对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产能改善更没有任何的兴趣。

  三是日本企业的过分傲慢。在日本的银行业看来,日本企业是全世界最精工制造的企业,所以银行业与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往往是非常的傲慢,自恃自己拥有着传统的质量优势,所以银行业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对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应对策略却显得研究不足,这种盲目的自信导致了日本企业经营者的战略判断极易出现误判,甚至出现战略性的严重失误,东芝就是这样的情况。

  日本制造的造假危机源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这样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正视金融的深层意义,防范金融风险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作者:江瀚)

 

责任编辑:钟报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