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浙江宁波举行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

发布时间:2024-06-24 09:43: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马玉熙 报道)科学教育是布局未来的教育。6月21日下午,以“传承院士精神,共育科学人才”为主题的宁波市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在鄞州中学隆重举行。

“英雄航天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此次会议。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市教育局、市科协、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以及凉山州、丽水市等地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科技、人社、财政、科协等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等支持单位,要凝心聚力、合作共进,推动科学教育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我们要深入研究科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持续探索科学教育新途径、新举措,大力构建科学教育新机制、新体系,积极塑造科学教育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深化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创建教育特色品牌,让科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大会上,当桂海潮教授上台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桂教授通过讲述一段经历,告诉同学们,根深才能叶茂,我们要努力向下扎根,保持好奇心,勇于接受挑战。同时,他也祝福同学们在挑战中实现梦想。

活动现场,有一幕特别有意义的“追星”场景:来自镇海区鲲池小学五年级的丁海洋同学,去年曾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摩发射现场,亲眼见证了桂老师奔赴太空的一幕,这位小朋友现场向桂海潮老师提问。同时,去年9月在“天宫课堂”中曾与桂海潮老师进行过“天地对话”的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冯语茜同学,在大会现场向桂老师献花,表达了同学们对中国航天员的敬仰之情。

这一刻的定格,正是科学家精神的传承。

“一幅图发布行动计划”

当天的会议,会场外,来自各区(县、市)和高中学校的科技成果展演,展示了师生们在科技创新的世界中徜徉探索的精神。会场内,数智人发布《宁波市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方式,让来宾们兴味盎然。

数智人小科是利用AI技术生成的,其原型则是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获得者——宁波中学的学生应哲楠和俞世哲。

根据发布,宁波将持续推进科学教育“4321”工作体系。即通过实施科学名师培育(“大先生”引领)、创新实验升级(“大实验”创新)、社会协同共育(“大社会”协同)、拔尖人才培养(“大活动”牵引)等“4”项重点行动,构建科学教育大中小、家校社、线上线下“3”个维度的“一体化”培养机制,实现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幅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精准发现、高效培养“2”大目标,最终建成“1”个“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品牌。“大科学”理念,愈加清晰。

在“大先生”引领下,至2026年,培育100名科学名师(含校外),提升科学教师育人能力;在“大实验”创新下,至2026年,创建100个创新实验室(含校外),提升学生科创实践能力;在“大社会”协同下,至2026年,打造100门科学精品课程(含校外),提升课程资源支撑能力;在“大活动”牵引下,至2026年,提炼100个科学教育典型案例,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能力。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幅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精准发现、高效培养两个目标,创建宁波“院士之乡”科学教育这个品牌。

整个过程,随着数智人的讲解发布,宁波科学教育的图景缓缓展开在参会人员眼前。

“一张网构建育人体系”

如果说,三年行动计划是宁波勾勒的科学教育蓝图,那么,一系列聘任、签约背后所构建出来的,则是实实在在的育人体系。

活动现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教务长兼教学工作部部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谭忠超,周尧昆虫博物馆馆长朱海燕,宁波中科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黄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赫,宁波市天文协会理事长王成如,分别受聘成为为宁波鄞州蓝青高级中学、宁波市同济中学、宁波市第七中学、镇海区仁爱中学、高新区求精书院的科学副校长。谭院士向所有科技副校长发出呼吁,要带着自身资源进入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这背后,是宁波自去年开始建立的“科学副校长”制度,目前已有8位院士、200多位教授和500多位科技人员担任宁波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大先生”引领全覆盖。

现场,一批创新单位签约共建创新实验室。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与宁波市鄞州中学签约共建航天航空实验室,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中学签约共建生命科学实验室,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与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签约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奉化区西坞中学签约共建健康营养实验室。

这背后,体现出了宁波科学教育与港口物流、智能制造、汽车工业等地方特色产业相融合,一批创新实验室正在形成,“大实验”体系正在全面推进。

科学教育不能单兵作战,现场,首批10大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包括上海天文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站等。这些科普教育基地涉及航空航天类、生物生命类、科普探索类、工业产业类、历史博物类等。此外,《科学教育周刊》《见未来》《未来科学》,三份科普类报纸和期刊也成为宁波科学教育的合作者。

这背后,是宁波正在积极推动的“大社会”协同机制。目前,学校已结对博物馆30个、科技馆97个、科创中心23个、科技研学基地73个、高科技企业112个、高校科研院所103家。全社会、多主体协同开展的科学教育新样态正在形成中。

“一堂课展现育人成效”

师资、实验、基地……最终指向的都是育人。主办方以视频方式呈现的宁波师生的科学课,让嘉宾们看到了他们在科普基地、在大学实验室、在科研机构、在企业、甚至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科学课。

大家听到孩子们在不同的现场说“好开心”“太激动了”“最大的收获”等等反应了他们在科学探索中充满好奇的声音。这些课堂,同样体现了“大先生”引领、“大实验”创新、“大社会”协同等“大科学”理念。

同样通过视频呈现的,还有来自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十六协作组内辽宁北票市、安徽芜湖等地,以及库车、凉山等宁波结对合作区域相关负责人对科学教育的期待。这些地区的代表齐聚现场,与宁波一起按下了试验区协作组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启动仪式。

责任编辑:焦峰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