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丹青 报道)六月初我多年的好友尹占群先生来电问我这段时间是否在苏州?因前两次朋友间小聚,我都不是人在外地出差,就是回北京参加相关会议,这次刚好那几天人在苏州,忙碌着自己筹备多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他来电话时,刚好三十六万字的初稿完成,接下来准备进入修改阶段,因此这段时间基本从原则上来说,不接受任何预约稿件。
小聚中才发现他和友人戈玉兰、周敏三人又出版了一本新书,看到题目非常高兴,带回家回来后认真拜读,深感这部新著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特别是此书从专业角度重点梳理了苏州古运河资源构成,研究了各类资源的价值特征和应用前景,对重要节点古城、江南市镇、江南文化以及大运河文化带进行关联研究,并在系统性梳理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思维,点亮每一个节点的生存肌理及空间组合的亮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将这一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性研究成果,为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项目实施提供积极的学术支撑,为苏州文旅融合、运河新经济培育提供有益的策略建议和决策依据,是一次把苏州运河资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二十三个小节,加上导论,十六万字左右。该课题承担单位:苏州亚太文化遗产研究院。课题合作单位: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
他们基于运河,关注江南,立足苏州,服务国家战略为主要目标。
大家都知道,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科技含量最高、对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巨型遗产。大运河无可比拟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了世界遗产组织的肯定,2014年6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国家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宝贵遗产,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区域经社会发展。苏州是中国古代人工运河开凿的发源地,是江南运河的中心,也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因运河而兴,繁华富庶,地灵人杰。苏州运河资源是一个系统性资源,涵盖人文与自然、有型与无形、过去与未来。
此书是首次把苏州运河资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基于运河,关注江南,立足苏州,服务国家战略,这个选题选得好!
通过阅读这部新著,我个人认为《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的研究视角、指导思想、理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的三位作者检索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专著、研究论文、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走访考察、口碑资料调查和专家访谈方式等多种调查方式,将遗产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水利、规划、文旅融合、项目策划等学科与国际遗产保护利用的前沿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在重点梳理苏州运河资源构成的同时,将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性研究成果,为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项目实施提供了积极的专业学术支掌。
其次,此书是一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重要成果,本人通过反复阅读,深感以下几个突出亮点,应该加以说明,供各位在阅读此书时,作为参考:
( 一)此书是第一部系统梳理研究苏州运河遗产构成的专业著作,研究认为,苏州运河资源是系统性资源,包括文化与自然资源以及其他新型的和潜在的资源。主要资源构成:一、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二、重要建筑物构建物;三、重要的运河节点古城古镇;四、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运河水资源。
(二)此书是首个提出培育苏州运河新经济的应用性课题。苏州运河流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作者提出苏州应紧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运用苏州运河独特的资源禀赋,加快培育文化遗产旅游研学产业、传统经典(工艺美术)产业、水上运动体育产业、休闲农业及乡村康养产业五大运河新经济、新业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此书首次提出苏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苏州现有3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者首次尝试根据功能、属性、类型与大运河的关联度以及应用价值,对其进行遴选研判,梳理确定23个项目为苏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项目,其余为拓展项目。通过遴选核心,便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能抓住重点,更好寻找保护利用的切入点。
(四)此书首次提出要研究苏州地下水资源立法保护。水是苏州的生命之源,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气质都与水密切相关。苏州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同时苏州可用水资源形势严峻,被国家列为水质型缺水地区之一。作者重点关注运河水资源保护,首次提出要研究苏州地下水资源立法保护,切实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管控,地下水资源为公共资源,坚决禁断无序超量私采。
(五)此书首次从历史维度,对江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解读。江南文化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系,研究大运河遗产资源,江南文化是一个重要节点。作者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进行系统考察,提炼概括内在的逻辑关系,既辩证全面地分析了江南文化的核心价值特质,又客观指出江南文化的时代局限性。通过研究寻找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精神谱系,从中获得历史启示和文化滋养,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积极叙述传播江南文化,并在江南文化传承发展中留下有价值的当代印记。
最后,是该书除了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个人认为更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其观点如下:三点,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一)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要求高、难度大,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进实施,要高质量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对区域运河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这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工作基础,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有利于助推苏州江南文化品牌的打造。江南地区有转型意义的开发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大运河开凿贯通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大运河是江南文化的血液、是灵魂,《研究》对于加强大运河资源禀赋研究对江南文化的源流追溯、内涵挖掘、视域拓展以及“苏州最江南”独特价值的阐述有着积极意义。
(三)为展示、阐释苏州大运河突出普遍价值、讲好苏州运河故事、演绎“最精的一段”提供专业支持。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是大运河城市景观遗产的典范。如何让苏州运河故事能够立足苏州,又跳出苏州,有地方特色又有国家意义,有中国表达,又有世界语境,真正实现“最精彩一段”,《研究》提供了世界遗产的专业视角和理念。
面对这部专业研究阐述苏州运河系统性资源的基础成果,它完全是运用苏州运河独特资源禀赋,策划培养运河新经济新业态的应用性课题,是研究寻找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社会发展逻辑和精神谱系的学术著作。我们究竟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吾辈当静观也⋯⋯
甲辰年五月十六于姑苏春华苑书乐斋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