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马玉熙 通讯员 贺枢庾)鸦片战争首战地,近代史端定海城。定海是全国唯一的海上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定海的第一次保卫战也因此成为了该战争的首战地,定海三总兵率守军5000余人与敌血战六昼夜壮烈殉国的故事传颂至今。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起鸦片战争,我们耳熟能详,因为教科书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英国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的大门就此轰然打开。作为今天的我们,更应牢记那段屈辱、悲壮又激昂的历史,牢记在定海这块热土曾上演过两次战败的保卫战,牢记那回荡着定海军民团结抗击外敌、不畏生死誓守家园的英雄气概。
风云定海,慨当而慷。如今的定海城,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学生团队越来越多,他们怀着肃穆而沉重的心情,打卡东海云廊竹山段这条“不能不走的英雄路”,参观这座矗立在山竹顶上的鸦片战争纪念,体悟定海厚重的红色基因和英雄血脉。东海云廊,它把定海五千年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海防文化、军事文化等巧妙植入,特别在竹山这个被誉为“英雄山”的地方,鸦片战争纪念馆、海战图、三节源、忠荩井、可风泉等节点,向我们无声的诉说着当年的壮烈,无时不刻警醒、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不断奋进。
清朝是个自信的“天朝”,而且从未从“天朝”的迷梦中醒来过。不久前,我们开启“竹山之行”,重温那段悲壮又激昂的历史。进入鸦片战争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有关鸦片战争历史视频,再往里则全是关于战争的历史文物和背景介绍。我看着展柜里那漆黑的、奇形怪状的鸦片,心中不由得厌恶,心想:为什么我国在明朝时还是天朝上国,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则是一边倒地任人宰割呢?我的疑问在一块多功能电子交互屏上得到了解答:火力悬殊!对比最直观的,便是舰船。英军的船坚固、排水量大、安炮多,甚至还有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船;而清军水师不仅船小、安炮少,而且多年久失修、少有战物。我心中不禁涌起了苍凉感:即便是在鸦片战争期间的每次失败后,清朝官员的骨子里仍然无法接受“日不落帝国”英国人比自己强,把战争的失败归结于官员、士兵们不够忠心和勇敢。
失败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失败,让我们更深切缅怀以定海三总兵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馆的3D放映厅播放着沉浸式情景剧。清军不敌英军,仓忙败退,我真想马上离开、不忍直视。但忽然画面一转,一个穿着官服的铁血男儿阔步走来,紧跟着的还有两个人。“我是葛云飞”“我是郑国鸿”“我是王锡明”“我们将死战不退,为国戍疆!”三总兵与众将士奋力抵抗,坚持许久但最终壮烈牺牲。正当我愤慨为什么清军如此落后?剧中清军深得民心的桥段又令人唏嘘动容。贫苦的老百姓,自发将珍贵的参汤送往军营给总兵喝,而总兵却不占为己有、和战士们共饮。我想,为什么鸦片战争后英军要的是香港而不是定海,答案就在此了。因为英军知道:定海这块硬骨头,他啃不下!
一座崇尚英雄的城,才有英雄辈出的可能。从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到激战定海得解放,再到新时代引领求发展。一代代仁人志士,用青春和热血,风雨兼程、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红色根脉”和英雄精神,也必将一直激励我们这辈定海人拼搏进取、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焦峰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