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曹俊杰 通讯员 杨佳妤、邵一容)浙江农林大学作为浙江省唯一省属农林类高校,始终以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与职责。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响应政策号召,结合临安农村具体发展需求,组建起了一支由专家学者为主体、研究生为后备力量,熟悉乡村治理、了解乡村情况、研究乡村文化的学术型专家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与地方对接需求,开展实际性社会服务,为临安乡村发展提供支持。在为农助农爱农的行动中,他们闪烁着智慧之光。
团队领头人、文法学院院长鲁可荣指出,团队开展社会服务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力量。另外,如今的乡村振兴实际工作离不开“文化振兴”与“治理有效”,团队成员能够针对临安农村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关于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的服务,切实地帮助乡村解决发展问题。
“做实实在在的匠人共富项目”
“传统手艺没人传承,东西卖不出去,咋办?”在临安,许多以传统手工艺为生的匠人们心里都有这样的烦恼,为此,临安区总工会开展了“天目寻匠”项目,通过开直播、拍视频等方式,把匠人们打造成“网红”,帮助他们打开销路、找到继承人,并找到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社会服务团队寻求帮助。
鲁可荣院长带领团队,通过数次调研了解到,工会目前面临一个难题:虽然“天目寻匠”项目已有成效,但他们也希望能够将这种效果总结提炼形成模式,以便进行后续的推广。而对于匠人们来说,虽然工会为他们找来了新媒体公司,但匠人多、公司少,难以为所有的匠人服务。同时新媒体公司收费高,这也是一个问题。
了解了工会与匠人们的问题与需求后,鲁可荣即刻开始寻找对策。针对工会“难以提炼总结”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实地走访各个匠人。团队前前后后走访了八个乡镇、三十九个村、四十三个匠人,以大量的实际数据为底,写出多篇调研报告,并获杭州市理论课题赛马优秀课题、浙江省工会共富案例等荣誉。对于团队的工作,临安区总工会副主席蒋建兵评价道:“文法学院团队做事踏实,学术能力高!未来有机会,我们还会选择与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团队合作。”
而对于匠人们的需求,鲁可荣想出了一个创新的法子:既然匠人苦于收费高、公司少,而学生们缺少锻炼的机会与平台,那么就由浙农林学生创业团队、运营公司与匠人工坊进行合作。匠人出技艺、产品,学生们出策划方案、短视频、销售运营之力,共同打造匠人IP、热门账号、热销产品。通过沟通,双方一拍即合,在2023年9月23日“工匠日”正式“结亲”,钱争光等9位匠人和寻梦匠心等9个团队达成了合作。
学生与匠人的“结亲”并非流于形式,在双方的不断沟通协作下,匠人们的产品销量与账号流量都有了不错的提升。如临安康太炒货厂,就是在团队学生的帮助下,开始了小红书运营,短短一月,不但拍出了2.6万赞的爆款视频,销售量也突破了五千单,企业的经营者谈及文法学院专家团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有人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做一个可持续的、实实在在的项目。”文法学院团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天目寻匠”项目开展的这一年,他们经过数十次实地调研,为工会总结提炼工作,形成模式,为项目的推广与被借鉴打下了基础。项目作为共富工作的创新试点案例,在大国工匠创业创新活动、全国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等全国、省、市活动或现场会作展示交流;两次得到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新闻》报道,工作经验在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以及《浙江信息》《浙里共富》《杭向共富》刊登交流。未来,“天目寻匠”还会在临安区总工会与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为临安共富助力。蒋建兵肯定地表示。
“让临安山核桃走向世界!”
“短短一个月,我们‘团圆人’在小红书卖出二十万多的销售额,这样的成绩,我是很满意的。”临安“团圆人”山核桃品牌负责人陈洁高兴地说,“能遇上李老师团队,是一种缘分。”
李琳琳,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农村发展硕士生导师,在遇见她之前,陈洁一直有一个烦恼:临安的山核桃企业,种类多,规模小,推广难,不容易做出成绩。再加上自家“团圆人”核桃的特色在于利用传统技术,完完整整砸出一颗核桃仁,加工费又比别家贵,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挖掘自身优势、拓宽核桃销路?思考后,陈洁想到了电商这条新赛道。她报名了天目网红培训,正是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她认识了李琳琳老师,二人又一起参加了数个助农的公益活动。对于李琳琳所处的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团队的助农热情与专业水平,陈洁十分认可,因此在之后的“百博进百企”“百名农技指导员进百村”区校合作活动中,她邀请李琳琳与自己正式结对,希望能够与她一起思考“团圆人”的发展之路。
在了解“团圆人”核桃的状况后,李琳琳结合陈洁的诉求,为她制定出了一条发展对策:为“团圆人”申请省级非遗,挖掘临安山核桃的文化价值,展现其特殊优势。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之前,其他山核桃企业也已经申请过非遗,但多年过去,山核桃的非遗级别依旧停留在临安区级。同时,这一年临安区已经申报了“清明祭钱王”这一项目,以往一个区里往往只有一个项目能够成功申遗,这又给“团圆人”申遗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琳琳并没有退缩,她请来农林大对于申遗有经验的专家张帅老师,与“团圆人”对接,并带领团队中的学生亲自调研,查找山核桃的相关记录与其象征意义,访问山村中山核桃的传承人与山核桃厂里的制作者,搜集山核桃对乡村振兴作用的相关辅助材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形成了大约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在李琳琳与张帅团队的帮助下,仅仅用了一个月,完成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请材料。不久,山核桃制作加工技艺入选省级非遗的喜讯就传来了。
同时,针对陈洁“拓宽销路”的想法,李琳琳与学生团队们也为“团圆人”进行了探路的尝试。在之前,“团圆人”只在传统电商以及抖音平台上销售,而团队中“网感”好的学生为“团圆人”开通了小红书账号,挂上了“小黄车”。短短一月的经营,“团圆人”小红书小店已做出了拥有2.6万赞的爆款视频,销售额达到了二十万加。而李琳琳并未停下脚步,继续为“团圆人”之后的发展出谋划策。她提到:“希望可以通过tiktok等海外平台与孔子学院的活动这样的国际交流的机会,让‘团圆人’作为我们临安、或是浙江的文化代表,走向世界。”
“如何让山塘水库资源既活又富?”
说起调研过程,临安区水利水电局的工作人员章妍依旧印象深刻:“调研时我们常常早上出发,傍晚才结束,中午也不休息,而且当时正值夏日,户外天气很热,老师们冒着酷暑,非常辛苦,但他们依旧对每个调查点认真提问、详细记录,很敬业。”
临安境内有979座注册登记山塘,是浙江拥有山塘数量最多的地区,如何利用好山塘资源,从而促进共同富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了解山塘利用情况、推进政策制定,进而激发政府与村民参与山塘盘活利用过程,2023年,临安区水利水电局找到了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团队,寻求学术报告写作与社会调查方面的帮助。团队中的副教授、硕导蒋培与讲师王鄢参与并协助了这一项目。两人在了解到水利水电局的需求后,与章妍一起开展了对临安山塘的调研。在酷暑天,蒋培、王鄢实地走访调研了三十六个山塘,收集了足够的资料,将临安山塘根据当地的实际利用方式分为水产养殖型、休闲旅游型、农旅融合型与水资源交易型四大类,并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撰写并非一蹴而就,在撰写过程中,蒋培发现案例数据资料不够翔实,于是又两度走访实地,调查访问数据,并且制作问卷向18个镇街,50余个村发放,再次总结分析。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局的调研报告需求与他们以往撰写的“学术类”材料有差别,蒋培、王鄢不断与水利水电局工作人员沟通,对报告进行修改。经过一个月的撰写与七八次的修改,《山塘水库资源盘活利用推进绿色共富的临安实践及其经验启示》报告终于定稿完成。《如何让山塘水库资源既活又富》这篇文章发表在之江策上。
蒋培提到,许多地方不乏丰富的山塘资源,但由于从前山塘主要只起安全防涝作用,因此许多山塘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对临安山塘水库利用现状的总结与经验的推广,能够更新现有的对山塘利用的想法,从而推动共同富裕。
山塘调研报告的完成对水利水电局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章妍如是说。相信在与农林大的合作下,之后的工作也会有顺利的进展。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