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留学生“沉浸式”体验硖石中秋“月圆人圆”

诵读名人诗词 体验传统非遗
发布时间:2024-09-15 08:48:4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马玉熙 通讯员 刘继靓 杨平平)9月12日晚,2024硖石街道“皓月映硖石 诗韵暖侨心”中秋文化主题活动在海宁浙大圆正国际酒店举行。活动由硖石街道党委主办,海宁浙大圆正国际酒店、硖石街道长田社区承办。现场,硖石居民、诗歌爱好者、浙大留学生等近100名友人欢聚一堂, 吟诗、听曲、尝月饼,体验传统非遗,这些传统的中国中秋“玩法”,让这些留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一把“中国式浪漫”。

晚上六点,天色渐暗,酒店内大草坪上摆起了圆桌,亮起了灯光。迎着习习秋风,伴着舒缓的音乐,大家陆续进场。走进场内,可以看到,周围放置着月亮、玉兔等浓厚的中秋元素,中间是西式茶歇区,两边则是月饼、灯彩、剪纸、泥塑等非遗传统民俗体验区。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晚上六点半,活动在朗诵海宁名人徐志摩的诗歌《月下待杜鹃不来》中拉开序幕。随后,海宁诗歌朗诵爱好者、社区居民、浙大留学生纷纷上台,以中秋、月亮、思乡、团圆等主题,先后对月吟唱《再别康桥》《桂林中秋》《春江花月夜》等诗词,其中大多是海宁籍文化名人徐志摩、蒋百里、张宗祥等人的作品。

“向来浙学多名节,莫让前贤笑后昆。”浙大华裔留学生HoangMinh Quan,用中文朗读了海宁籍文化名人张宗祥的诗词《浙大迁桂》,中文虽然不太流利,但是真挚的情感,引来台下阵阵喝彩。

除了诗歌朗诵的同时,现场还穿插了古筝弹奏、吉他弹唱,以音乐和器乐弹奏形式营造了传统中国欢度中秋的浪漫氛围。

“没想到这么多国际友人也喜欢我们的文化,而且他们还会诵读,蛮触动的。”硖石街道居民沈女士表示,看到国际友人这么认真地倾听,自己有些感动,“这一刻,就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具象化了。”

而当晚,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具象化的场景不止一处。

“捏一下,包起来,搓一下,擀皮……”在月饼制作区,一群国际友人正围坐在一起制作肉月饼。他们听着专业糕点师的讲解,拿着面皮,添加肉馅儿,包圆揉搓,一点点制作着月饼,时不时用略显生涩的中文交流请教。

“哇,原来如此……”十几分钟后,来自泰国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留学生陈壮弘终于做好了一个月饼,他有些激动地说,“以前只吃过这种肉月饼,没有做过。这次体验了整个制作过程,感觉很有意思。”

离开月饼制作区,非遗体验区更是热闹。这里既有硖石居民,也有浙大留学生或游客,既有大人,也有小孩,前来体验的人挤满了整条长桌。

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余孝慧首先“抢到”了灯彩针刺书签的制作席位。只见她拿着工具,按照书签模版,一针一针作业着,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针刺书签就做好了。体验完针刺书签,她又来到了捏泥人专区,学习制作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鱼。

“我这学期刚到中国刚到海宁,这样的东西以前从来没见过,都想体验一下。”拿着自己制作好的小金鱼,余孝慧开心地摆出各种表情,让朋友帮忙拍照。

和余孝慧一样,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Marco对非遗技艺同样“痴迷”。在现场,Marco特别认真,灯彩制作一做就做了三四十分钟,“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所以选择来到了中国读书。”Marco表示,自己刚刚来到海宁,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因此,知道有这场活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除了本地居民和留学生,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很多游客,“我找了半天,你在这里呀”“是呀,我看到这里好多好玩的,感觉很有意思,想体验一下。”河南游客惠滢拉着朋友一起体验非遗制作,“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亲身体验一下,才更加了解其中的味道。”

月光所至,皆是故乡。硖石街道党委委员居春晓表示,这不仅是一场中秋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今天举办这场活动,我们也是希望通过亲身体验,让大家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推动‘国际化品质硖石’的建设。”

责任编辑:焦峰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