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郑语嫣报道)日前,湖州竹派画家刘祖鹏的“大美竹海”中国画作品展出。数十幅画作呈现了刘祖鹏在“湖州竹派”的经典基础上,从精神理念层面、事业角度、时代特征、艺术形态等方面给予拓展和发扬,画出“新湖州竹派”。
刘祖鹏,1942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镇海,自幼定居湖州。师承曾宓先生和赵延年先生。后来,作为知青下乡务农于吴兴区妙西镇南埠避村,艰苦劳作之余自习绘画,八年艺术磨砺,打下较好的美术基础。后上调至嘉兴地区越剧团、湖州市越剧团任舞台美术设计,继又任湖州书画院副院长、院长,曾任三届湖州美术家协会主席,专职从事中国画创作。60年的传承学习,由技入道,创作上要求自己感动了才画,广博汲取、勤而自省、学而能化、自出机杼,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发扬,跨出有自我特色的半步。
1964年,刘祖鹏作为知青下乡到湖州妙西南埠,那里是一个绿竹遍野的半山区,下乡知青住的茅草屋就是竹子盖成的,生产工具箩筐、扁担都是毛竹做的,当地农民称之为油毛竹。在一片片碧绿的竹海中穿梭往来,享受着大自然的亲近。八年后,刘祖鹏结束了知青生涯,上调到了剧团,随团多次赴安吉竹乡采风,一住就有月余。春季来临,春笋破土而出,稍长即为新篁,枝枝犹如手臂伸向天空,展示它无限的生机。无论岩石还是硬土都不能阻挡竹子的蓬勃向上。这种生命的力量,激发了他艺术的灵感,创作了国画《新篁》,获得了省美展铜奖。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原研究部主任、《美术》编委刘曦林评价其笔下竹海,乃宏观之大象,乃整体之气韵,若万千乐手之交响、演员之群舞。如其《新篁》之作,总是以墨深其厚土层林,衬新篁嫩绿、劲拔纵势,令人思古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之生命活力。
中国美术史上有“湖州竹派”,为文同与苏轼始创,以后继有各代的大家,包括湖州的赵孟頫、管仲姬和吴昌硕等,流传下无数的艺术珍品,这些作品有工有写,数枝劲竿,片片竹叶,都以精湛的中国画艺术表现了“文人之竹”,赞颂士大夫高风劲节的精神气质。时代在发展,我面对如此壮美的大竹海,感动之余,就想表现大竹海的气势,能否将“湖州竹派”的文人之竹在缩承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移”到广袤 的大自然,成为“江山之竹”,表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展现竹海之襟怀、宇宙之大美,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在已经无法超越的“湖州竹派”的经典基础上,如何借鉴多元的艺术元素,在精神理念层面、视野角度、时代特征、艺术形态等方面给予拓展和发扬,画出新的“湖州竹派”,表达“瞻彼淇奧、绿竹猗猗”的境界。
这次展出的数十幅作品,即刘祖鹏与竹海近 60年来情愫的表征,也是回馈竹海所做的一份功课。如《君子风仪》《拥翠》《勃勃生机》《大美竹海》等,这些作品都是他拜竹为师、与竹为友、直抒胸臆,表达对竹海最原始的向往。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主编尚辉评价:刘祖鹏近些年创作的以表现湖州竹海为题材的墨竹,沿着表现新的生活意境而推进了对墨竹这一花鸟画传统题材的现代拓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毛建波说道,刘老师的竹子画起来,无论是水墨也好、色彩也好,包括新那种颜色,不仅仅是色彩上的一种大胆兴起,而且确实是生活中的选择,因为只有对出自有深刻理解的人才有这样的作品出来。
据了解,刘祖鹏既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拓展,因以竹海为山水面形成了山水画近景、中景的独特景观;也对传统墨竹施行了变革,因墨竹不再以单体的折枝来呈现,而是以竹丛、竹林显现其竹海特有的风致情韵。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并非细抠那些近景之竹的枝叶细节,而是以写意的笔法去捕捉竹海的整体印象,山石皴法在此过程中被改造为“竹林皴”,笔意的恣肆、墨韵的衔接、气息的贯通也因“竹林皴”而获得中国画笔墨的释放。
如果说传统墨竹不同艺术风貌的呈现,主要聚焦于书法笔画与竹枝竹叶构成的巧妙关系,并因帖学、碑学而形成笔意墨趣的丰富意蕴;那么,刘祖鹏的墨竹更多体现了山水画甚至风景画与墨竹的结合,因而,刘祖鹏的墨竹更强调全景视觉形式的整体结构组织和四季风月产生的不同意境的营造。
刘祖鹏的这些墨彩之竹所创造的温润、清新、空灵之境,显然是在传统文人墨竹品格的表现之上进行了现代性视觉经验的改造,或者说,这种现代视觉经验所传递出来的审美意境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表征,而不是传统文人画那种孤高冷寂之境的自我比拟。擅长江南山水表现的刘祖鹏在历经半生岁月之后,才返顾自己青年时代插队落户过的湖州妙西南埠竹海,竹海给予他的不仅是人生最初的磨砺,而且是他最深刻的生活与时代记忆。唯其如此,他的墨彩竹海才真正贮藏了饱满丰富的时代意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教科文卫委会副主任委员、社科联原党组书记陈永昊形容刘祖鹏笔下竹海:把生活与学养、传承与创新、严谨与洒脱、秀美与壮美结合得恰到好处。做到了深入江南,又跳出江南,善于用水墨表现精微,又敢于用水墨渲染奔腾豪迈。
从艺60年来,刘祖鹏笔耕不辍、佳作不断,潜心致力于“湖州竹派”文脉的传承和发扬,创作了一批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一致的作品。以前辈艺术家的榜样,引领广大文艺工作传承优良传统,以文艺的形式生动呈现绿水青山,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责任编辑:梁宏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