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上海海事大学携‘无人机智能巡检’与‘船舶舱室清洗机器人’等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工博会

发布时间:2024-09-28 12:57:07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9月24日至28日,工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工博会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主题,上海海事大学共有10项科技成果精彩亮相。

由学校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丁一教授团队研发的时空孪生监控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从自动化码头工作实际和现场巡检工作需求入手,基于大疆工业级经纬M300RTK无人机以及工业级M30机库硬件平台,融合无人机管控、机器视觉识别和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了港口智能识别和时空孪生监控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服务于码头巡检和安防领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港口的设备庞大监测难、人员分散监管难、场区复杂保障难等问题。该系统的亮点在于,无人机管控与智能识别的深度融合。通过三维实景建模,自研控端APP智能设置无人机最优巡检路径,实现视频数据实时回传、历史巡检任务回溯、对接数字孪生同步预警。此外,借助自研神经网络目标检测算法,系统能够快速识别、精准定位异常港口,从而优化业务进程。而时空孪生监控记录汇总设备状态、设备效率异常状况最终实现无人机全生命周期巡检与Web3D全景展示。

丁一教授表示,无人机港口智慧巡检系统,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分析、事后回溯的全生命周期巡检,可应用于码头智能应急巡检和监控、物流园区智能巡检和安防、融合数字孪生的多视角港口巡查等场景。团队未来将与大疆研发团队保持密切技术合作,致力于把最新最优的无人机安全智能巡检方案应用于港口各种复杂业务场景,助力智能港口数字化建设。

在此次工博会上,新生代创新力量同样不容小觑。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学生何昂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应用的代表,带来了他们团队研发的智能船舶清洗舱机器人系统,在船舱环境下优于主流算法的目标识别精度,从而使这款机器人在自主导航、障碍物避让、机械臂灵活运用等方面表现优异,有望成为未来船舶清洁领域的重要竞争者。

“很多机器人技术并不是孤立发展的,它们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何昂看来,要想在机器人研发上有所突破,就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应该积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寻找交叉点。基于这样的认识,何昂的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多次前往船厂实地调研,了解船舶清舱原理,并和一线的船长以及学校商船学院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还有成员曾登上校船“育明”轮进行相关实验。

正如何昂所言,突破与创新的背后是团队无数次的试炼与坚持。“比赛前也有过几十个小时连轴转的时候,改代码、做材料、核对数据……答辩的PPT甚至改了上百遍,很多同学甚至累到直接躺在实验室场地里睡着了。但在拿到奖项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值得。在工博会上我看到很多人形机器人,我相信在具身智能的热潮中,它们很快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除时空孪生监控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智能船舶清洗舱机器人系统,上海海事大学还在工博会上展出了冷藏集装箱远程监控设备、智慧低碳式冷库蓄冷技术、船舶图像航迹数据智能提取与分析、绿色低碳甲醇增程动力船舶、城市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物流分拣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船舶水动力节能装置-桨前预旋导流罩共10项科技创新成果,涵盖港口物流、船用新能源、节能环保、智慧航运等领域,是学校积极响应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和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体现。

上海海事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20年入选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2023年入选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在试点单位建设中,学校一方面大力推进制度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另一面,积极推动具体项目落地。

此次参展项目中,学校商船学院章学来教授团队的智慧低碳式冷库蓄冷技术,通过成果赋权,与相关公司合作,实现技术转化。其在传统冷库的基础上加装相变蓄冷模组,利用相变材料存储和释放冷量的特性,结合峰谷电价和昼夜温差,实现节费和节能,即在谷电时段存储冷量,在峰电时段释放冷量,减少制冷机组在峰电时段的运行,从而节省运行费用。这是学校首家由科研团队控股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据了解,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首家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作价投资成立的企业。

责任编辑:薛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