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

安徽省向新图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0-16 10:55:06 来源:安徽日报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OLED柔性显示终端。(资料图片) 记者 范柏文 摄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安徽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从要素驱动粗放增长向创新驱动集约发展、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新高地的“四个重大转变”。  

2023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9%、较十年前翻了一番,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居中西部第1位。  

如今,全球10%的显示面板在安徽生产,全国1/3的光伏逆变器、1/5的光伏组件、1/8的新能源汽车、1/7的家电是“安徽造”。  

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创新领域未来产业、八大优质高效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新图强,安徽正在奋力书写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篇章。  

集群成势,布局产业新赛道

日前,总投资约10亿元的国轩新能源汽车验证及储能研发基地项目在合肥市包河经开区破土动工。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126.7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国轩验证中心和储能业务研发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临湖智能制造产业园、云海路产业园、新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3个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力争到2027年培育一个年营收万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放眼安徽,目前,全省已集聚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等7家整车企业和1360多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车身、底盘等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地区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今年1月至8月,全省汽车产量达211.6万辆,同比增长44.8%,占全国比重11.3%,居全国第2位。

不仅是汽车产业“汽”势磅礴,近年来,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安徽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健全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了一批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光伏储能“光”彩照人,新型显示“屏”步青云,集成电路“芯”光灿烂,人工智能“谷”动世界……

截至2023年末,安徽先进光储领域共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2家。2023年光伏制造业营收规模跃居全国第3位。今年1月至4月,安徽N型光伏电池片产量占全部电池片产量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

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京东方、维信诺、惠科光电等企业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企业200余家,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产业布局。2023年,全省各类显示面板年出货量居全国第2位、世界第3位。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挥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等龙头企业作用,集聚上下游企业400余家,构建了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安徽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

眼下,安徽又将目光聚焦到未来产业,正加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空天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促进生命科学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推动新一代电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研发应用,构建空天地一体、通感算一体、设施与应用深度融合的未来网络体系,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其他前沿领域。

创新驱动,点燃领跑“强引擎”

前不久,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成为安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最坚实的技术底座之一。2023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链综合评价居全国第5位,产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6位。

科技领先一步,产业领跑一路。发展新兴产业,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安徽坚持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牢牢扭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面向科技创新前沿,持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聚焦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大模式”,深化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安徽力争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通过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安徽已梳理相关技术成果176项,转化落地成果44项,催生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中科光栅等企业22家。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省委、省政府明确,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出题”的也要达到80%。

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安徽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大兵团协同攻关模式,突破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截至2023年底,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7位,制造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3位。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安徽已拥有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列全国首位,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4家、居全国第6位。

2023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目前,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9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7万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32家。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安徽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厚植沃土,拓展发展新空间

新兴产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好突破,离不开良好生态的滋养。

安徽厚植产业沃土,积极引育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进而不断抬高产业发展的“天花板”,构建起新兴产业发展多点突破、梯次成长、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

资金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活水”。

从2022年起,安徽连续5年由省财政出资,组建5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参股组建子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利用基金的力量筛选、挖掘、招引优质企业和团队。2023年全省利用基金招引在皖落地项目302个,基金股权投资金额218.77亿元,带动项目落地总投资2319.28亿元,基金撬动产业投资逾10倍。  

畅通企业发展壮大之路,鼓励企业追“新”逐“质”,也是涵养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安徽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3年末,安徽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54户,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99户、居全国第8位。

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安徽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力求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政府有为、企业有感、市场有效。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清单化、闭环式办理落实。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尽最大可能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涉企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从8项整合为4项,办理时限由5天压缩到1天。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用一份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40个领域的无违法违规证明。

向“新”而行,永无止境;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站在新的起点上,安徽将砥砺前行,奋力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上实现新提升,建成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当先锋。

责任编辑:马玉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