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薛俊棋 通讯员王建军)11月8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救助站收到了一面“好”字的锦旗,一个字浓缩着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镇钱某林一家的千言万语,也诠释龙游县救助站的大爱情怀。这还得从6年前说起。
2018年8月2日,龙游县救助站接收了一位特殊的救助对象,是一位身体状况欠佳的聋哑流浪乞讨人员。由于该流浪乞讨人员他年纪大,不识字也不会写字,又不会标准手语,难以说清他本人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等情况,这给救助站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龙游救助站为他开启了一段长达六年的温情寻亲之旅。
初来乍到,这位聋哑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龙游县救助站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救治,确保他的生命安全。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他的身体逐渐康复,但关于他的身份与过往,却还是像一个谜团,无从得知。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救助站启动了全面的寻亲工作。先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浩瀚的人海中寻找与他相似的面孔;同时又通过DNA比对,试图在家族遗传的线索中捕捉到一丝希望;接着还在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寻亲信息,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让爱穿越千山万水。但每一次尝试都似乎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六年时光,在这漫长的日子里,龙游救助站从未放弃过对救助对象聋哑人的关爱与帮助。不仅为他办理了残疾证、医保等必要手续,还将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等安置保障。在救助站内,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手势与外界沟通,生活渐渐地步入正轨。
今年10月29日,救助站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公安分局团圆工作室祖籍检测比对分析,获取分析结果得知,该名救助对象疑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
为了方便亲属指认,救助站多次与对方沟通,捕捉细枝末节,最终亲属现场指认、核对,确定长期滞留人员实名为钱某林,系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镇人,在外流浪已30年。
据了解,自1995年开始,该救助对象家里人一直在江苏南京、无锡、大丰等地寻找,其母亲每天从早到晚在街上寻找,均无果,现双亲都已去世。
如今,流浪在外的钱某林,在家里人的迎接和护送下,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家后,他的家人们精心制作了视频和“好”字锦旗,表达他们深深的感谢。
事后钱某林的外甥在社交平台上写了一段文字,表达他们对龙游这座有爱之城的感谢之情:感谢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救助站全体工作人员,失踪了30年的聋哑人舅舅,终于和家人团聚了,政府照顾的很好,感谢所有帮助过我舅舅的人,愿你们长寿。
责任编辑:薛俊棋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