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千百年来,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河南和杭州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弘扬宋韵文化,加强非遗传承保护,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近日,杭州市赴河南非遗交流展示(走亲)活动走进河南开封,向两地市民展现“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国等领导出席交流展示活动。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遗中心),杭州各区、县(市)文旅局领导,杭州、郑州、开封的非遗传承人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非遗交流展示(走亲)活动,杭州市向开封市民带来了10项颇具杭州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和金石篆刻2个人类非遗项目,以及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杭州刺绣、杭州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余杭纸伞制作技艺、临平滚灯、中医正骨疗法(张氏骨伤疗法)、越剧以及小麻花传统制作技艺8个与杭州市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的非遗项目。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体验、传承对话、才艺表演等多种方式,为杭州和开封搭建起跨越地域、双城联动的学习交流平台。
两宋古都 共展风华
11月16日,杭州市走进开封市开元广场开展非遗交流展示,联动举办杭州开封两地非遗市集。在开市仪式上,开封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国对此次杭州赴开封走亲活动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开封市集活动进行了具体介绍。开封非遗市集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60余期,可谓亮相即出圈,百万人潮纷沓而至,央级媒体纷纷聚焦,日渐成为开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征程上的一张金名片。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龙在致辞中表示,杭州的众多非遗项目如传统美食、传统技艺、民间故事、习俗方言等,往上可溯源到两宋时期,有着深深的宋韵记忆,赴开封开展非遗交流走亲活动是一次文化溯源之旅,也是一次学习取经之旅,要通过本次实地学习考察,加快启动杭州非遗周末市集建设,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最后,两位局领导共同为本次杭州开封非遗市集鸣锣开市。
启动仪式现场上,越剧、豫剧两大传统戏曲碰撞,越剧的江南水袖遇见豫剧的中原腔调,产生越豫同辉的奇妙火花。
杭绣传承人王晨云和汴绣传承人苗炜在“针传匠心”间畅谈两绣的特点。汴绣源于北宋,因都城汴京而得名,而杭绣源于南宋,是北宋刺绣的发展和延续。
来自杭州的百年老字号知味观、杨先生糕点与开封的凤鸣斋花生糕制作技艺、顺天传统糕点,通过“舌尖上的碰撞”讲述了各自在糕点制作方法、品牌打造上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市集共汇聚了开封、杭州两地的非遗项目96项,除了杭州组织10项非遗项目,开封非遗则组织了包括传统美食32项、传统手工艺22项、传统中医药25项、非遗展演7项,不仅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诱人的美食、传统中医药义诊等,开封市杂技团还带来了《见证奇“技”》杂技专场公益演出,是一场集视觉、味觉、听觉盛宴的非遗市集民俗文化展演。
市集现场,开封市民和游客往来如梭,叫卖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市井的喧闹、风俗民情伴随着“烟火气”充分彰显了宋都风韵和汴京的繁华,杭州市的非遗传承人也在这场市集中体验了东京梦华市集的“烟火气”。
非遗走亲交流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弘扬了宋韵文化,促进两地非遗文化的深度交流,让开封市民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杭州非遗,同时也为杭州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让两地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